今天晨读真的学习了一本好书,《隐性逻辑》([德]卡尔.诺顿),书中指出:“当一个人思考的时候,大脑通常采用最为熟悉的模式”,所以很容易掉入“自设的陷阱”之中。由隐性的逻辑,我感觉到现在的处事方式、行为习惯,思考原则等都建立在一种固有逻辑的基础之上。那么问题来了,这个固有逻辑就是正确的么?如果固有逻辑推倒重来,我们是不是就又建立起一座思维的宫殿或新世界?如果延续固有逻辑,我们是否还能够加盖起比现在高的多的宫殿或新世界?今天结合书中观点,学习一下,和大家交流,咱们共同努力进步。
01错误的逻辑
举个例子:
在黑天鹅没有出现之前,人们都认为天鹅是白色的,这就是人们普遍的固有逻辑。而黑天鹅出现以后,人们的固有逻辑转变,变成新的逻辑,认为天鹅可以分成黑的和白的,最后也慢慢都逐渐演化成固有逻辑。我又上网查了一下,还有灰天鹅,也就是大雁。逻辑又重构了一下。
由此,书中作者指出:“老接触某种经验,就习惯性地用它来证明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一旦这种经验建立在了错误的条件和环境下,思考陷阱就会把你引向歧途”。
自我反思:
该如何避免错误的逻辑,从而让思考更全面客观?首先,要探求事物第一性原理。水是有源的,树是有根的,挖掘事物背后最根本的道理,以最根本的第一性为基石,从而去累积完善,才能正确认知事物。其次,不要被情绪所左右。情绪有时不受大脑控制,当情绪爆发时,要记住,即要克制也不要任由情绪蔓延,避免被情绪牵着走,要想办法让情绪后退,让理智向前冲。
02主观的标签
举个例子:
有位领导经常冲单位的员工发火,经常让大家加班,经常感受到他压力山大。于是手下员工们就给这位领导贴上性格暴躁,不善沟通,自我为中心等标签。一出现情况时,大家就会想他就是那样的人。事实上,这位领导身处于高压力状态中,想积极干好工作,自己又没有好的解决问题办法,手下员工总是走一步看一步,上挤下压,导致这位领导出现此种状况。过一段时间,当这位领导转换到别的单位,另一个单位人员却给他贴的标签是随和热情和主动的标签。
书中指出:“我们倾向于把别人的行为归因到他的性格,却忽视了真实情况。如果人们始终脱离不了初始标签的影响,这样对我们的判断很不利”。
自我反思:
如何将主观认为转变成客观对待?首先,要仔细观察,多角度多范围了解,尽可能去掌握信息,进行分析比对。用大量依据做基础,避免胡乱猜想,没有根据的瞎想。其次,要深入思考,凡事应从长计议,不能眼见就为实,要思考问题后面的本质是什么?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03聪明的僵局
举个例子:
三国时,杨修十分聪明,有一天,曹操来到新修建的相府,查看装修进度,视察完工程后,曹操在门上提笔写了一个“活”字就扬长而去。聪明的杨修看后,赶紧让施工队把门拆了,与人说道:“丞相在门上写活,是表示阔的意思,是嫌门大了”。后来,在一次关键的军事战斗中,曹操焦头烂额时,士兵询问曹操晚间暗号是什么?曹操随口答曰:“鸡肋”。这下又让聪明的杨修听到了,他根据以往曹操行事习惯规律,推断出曹操此次必定决心退兵,于是他便开始在军中散布退兵言论、并私自命士兵收拾行囊,开始做撤退的准备。于是就有了后来的杨修之死。
书中指出:“记忆容量较小的人在各种规则之间转换较少,能更快决定策略并坚持执行。而记忆容量大的人则不自觉关注众多信息,在脑中做各种复杂假设,最后能量耗尽,思考变慢”。
自我反思:
如何避免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僵局?首先,固本培元,提高专注。不去过多的耗神费力,不被世俗事务困扰,将精力专注于对自身提升修为,提高认知上。其次,淡化结果,空杯心态,享受过程胜于享受结果。聪明人都十分看重结果,他们评判标准是认为结果的好坏,直接反映出聪明程度如何。往往不遗余力去追求最终结果,造成压力山大。为此,应该学会将注意力注重在每一个过程环节中,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去攻克,只要是尽力而为,结果就顺其自然。
今天学习错误的逻辑、主观的标签和聪明的僵局,是一次对认知的升华。多去追求以第一性原理,找到事物本质为基础,运用详细观察与深入思考的方法,培养专注力,看重过程经历享受,减少对结果的妄想。就是基础-方法-过程方式,让头脑清晰,看问题透彻,再遇到困难时,打破自我思维牢笼,识别事物问题本质。加油,祝大家双节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