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除了在追《知否》,也追了一部十几季的美剧《犯罪心理》。
美剧,日剧都喜欢的风格是一集一个故事,是比较受人欢迎的剧情展开形式。
《犯罪心理》最新一季的第12集,讲述的是一个父亲,因为被误解,被人议论为有恋童癖,这个背后对他非议,不仅害得他失去了工作,而且还让他的儿子,不堪忍受在学校中侮辱,最后在家中上吊自杀。
后来这位父亲心生怨恨,将所有在背后嘲笑过他,传过他坏话的人的孩子都用催眠的办法引诱出家门,并将他们软禁在一个屠宰场。
小小的城市里,接二连三的发生儿童无故失踪的失孤,引起了FBI的重视,于是他们协助当地警局一起破案,在案件一步步明朗的过程中,孩子和父母之间的相处模式也在剧情中展现出来。
该片开场对白是这样的一句话:童年岁月的某一刻,未来会迎门而入。
就如同FBI的探员JJ和她的母亲的那一次不期而遇的见面。
~ 1 ~
父母与子女
互相依赖的缘分
JJ是位美女探员,她已经结婚生子,和自己的丈夫带着两个儿子,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而她母亲的突然来访,无疑对这个小家庭来说是一名不速之客。于是JJ安排了老公和儿子去了外面酒店度假,而自己独自在家准备接待母亲。
一开始母亲到访的托词是家中的天花板漏水,暂时无法居住,所以需要到JJ这里借宿几天。而当JJ打电话和保险公司核实赔偿事宜时,却被告知母亲并没有申请理赔。
其实母亲只是太想念女儿,而找个理由来看看她。
一场母女间的情感冲突、羁绊由此展开。母亲来到JJ的办公室,试图等她下班回家一起共进晚餐。但JJ却当场拆穿她的谎言,并问她是有什么事情发生了吗?
母亲声泪俱下,她问女儿,是否想象过20年以后,当孩子们都长大了,自己老了以后,要怎样生活?
JJ感到麻木,不知道母亲要谈些什么?
母亲说,20年前,她曾经美好的幻想过,等两个女儿都长大,自己也已经退休,要和JJD 父亲一起两个人去环球旅行,要做很多想做的事情。而结果20年后的今天,她的父亲跟别人走了,母亲剩下孤零零的一个人,过的并不开心。
而她的母亲也非常明白,这一切都是因为JJ的姐姐,在年轻的时候,不幸被害去世,而母亲深深陷入悲痛之中无法自拔,导致家庭的裂,也和JJ之间,因为缺少了母女间的关怀和温情,变得疏远。她一个人,陷入一种情绪之中不能自拔,推开了身边所有最亲近的人,最终所有人选择了离开, 她的父亲也不例外。
大概是一些相似的情感经历,让我与主人公、与JJ的妈妈有了某种共情,心被咯噔的撞了一下的感觉。
JJ了解了妈妈的感受之后,感到很意外。原来在自己眼中,那个强势、霸道、忽视自己的母亲,也意识到自己在人生某一阶段的封闭、对身边人的忽略。
接着JJ妈妈说,看到女儿能在FBI里面工作,想起了曾经小时候带她去拉斯维加斯的高档餐厅吃饭的情景。那时候的龙虾都摆在门外,选好了自己看中的龙虾之后,交给厨房,师傅才开始为她加工烹制。而小时候的JJ在看到那生猛鲜活的生命后,拒绝吃掉它。而是问是否可以选了之后,放掉它。
妈妈说,那一刻,她就知道女儿是个有爱心,对生命充满敬畏心的人。如今她做的事情,和当初的初心一样,拯救人于危难之中。她说为女儿所从事的工作感到骄傲。
当听到母亲说出那种由心底而发的赞美之后,JJ眼眶湿润。她对妈妈说:你不知道你的肯定对我来说是多重要的事情。
于是本打算送母亲去车站的JJ,当即决定带母亲再去一次拉斯维基,她们笑着和解,说不知道那里的那家餐厅还在不在。
~ 2 ~
父母的“不爱”
让子女更早独立
《知否》中的明兰和父亲的关系十分微妙。在失去母亲之后的漫长岁月里,她多得祖母的庇佑而能在诺大个家中某得一席之地,苟延残喘。
父亲眼中更多的是狐媚的林小娘和她所生的四姑娘。
孔嬷嬷说:儿女众多的人家,父母更要一碗水端平,方能使家宅宁静。虽说姐妹之间应该互相谦让,但让来让去,日子一久总会生出嫌隙。孔嬷嬷的课讲的很生动,连明兰的父亲盛老爷也开始反思自己的过错,觉得没有给予女儿应得的关心,但是女儿却淡淡的说:“我需要的时候已经过了。”
其实,明兰曾经有过的对父亲的爱和期盼,早就随着娘亲的离世和一年又一年的冷待薄情中烟消云散,长大成人的明兰如此坚强懂事,和父亲当初的冷漠也有很大的关系。
“我需要的时候已经过了”道出了许多孩子的心声。其实不只是明兰的父亲,“丧偶式育儿”、“隐形爸爸”和“诈尸式爸爸”也是很多家庭中的真实现状。
而当明兰的父亲被不孝的儿子的猖狂、妄议朝政而连累,被皇帝关了2日之后,因为明兰一句“做个纯臣”拯救之后,才开始对女儿另眼相看。
但那时候对明兰来说,她已长大成人,父亲的另眼相看与否,对她已不再重要,她如母亲临死前的赠画一般,变得在精神上不依靠父兄,早已打定了主意靠自己。
最终和父母的和解,变成了一个角度的切换。当自己有能力、有本身撑起自己的天的时候,父母于子女也不过是一个独立的存在而已,当大家都站在独立的个人角度去平视对方的时候,就能很容易体会到,他们不是神、也只是普通的人而已。
正因为失去了母亲、也没有父亲的宠爱,明兰有比大娘子房里的嫡女如兰拥有更成熟的心智。她从小就早早褪去了青春的单纯、懵懂,她的事故、老成看上去让人心疼,但我们不得不让人承认,一个人若没有一辈子做公主的命,早知人心、早成熟才是最好的。
~ 3 ~
父母与子女
扯不断、理还乱的情感纠葛
《天伦之旅》是一部讲述亲情的电影。
电影中的父亲曾是给电线涂保护层的工人,他的工作保护了电线不受外界的侵蚀。对于自己的四个孩子,弗兰克同样是百般呵护,可是在妻子去世的8个月时间里,他发觉自己和孩子们的距离越来越远。于是他不顾医生的告戒,独自踏上了拜访四个孩子的旅程。
然而在父亲心中应该成为画家的小儿子,却不知所踪;而在他心里婚姻美满的大女儿却没有表面上那样幸福;本以为在乐队做指挥的儿子,其实只是个鼓手;而从小喜欢跳舞的女儿却一样有秘密对父亲隐瞒。
当老父亲踏上归途时,却心脏病发住进了医院,这时候孩子们才聚集在了一起,然而小儿子没有出现。这时父亲才想明白,他的孩子们过的根本就没有妻子经常说的那么幸福或成功。事实上小儿子并没有成为画家,而是因吸毒过量突然死亡,大女儿早已和老公分居;跳舞的女儿也是意外怀孕生子…每个人都过的不好。
而吸毒致死的小儿子,一直都在努力完成父亲的期望,做一个画家,但最终他只不过是个画匠。当老父亲得知儿子去世后,痛的撕心裂肺,更无法面对因为自己的期望给孩子造成了过大的压力,使他走向了歧途的事实。而小儿子最终留下的遗作画,正是父亲几十年来工作过的天空下的电缆。
在老人的病床前,父与子达成了一次沟通。父亲希望孩子们能像对待死去的母亲一样,能与他无话不谈,然而孩子们却说面对他,感到的更多不是母亲给予的聆听,而是一种压力。
当场景切回到孩子们小的时候,孩子们问父亲,你的理想是什么?父亲的回答却是:我的理想就是当一个爸爸。这是一个男人的负重前行,他为了养家糊口,日复一日在外打拼,甚至没有时间和机会去思考自己的梦想,而子女在他身上感受到的是父爱如山的期望和压力。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说:一想到人类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能为人父母,真是太可怕的事。
而太多的人,在成为父母之后,本能的就把自己这个独立的个体抛弃掉,一切为了家人、为了孩子打拼。然而到头来很多时候,因为在外打拼、缺少了对孩子的陪伴,父与子变得渐行渐远,互相之间缺少了相处的时间、空间、没有了相互理解的基础、慢慢的亲情变淡。
同时这些父母亲过多的、超负荷的付出,也变相的成为一种压力,压得孩子们喘不过气来。
父与子相爱相杀的情感纠葛、往复循环、不得挣脱。
~ 4 ~
没有天生称职的父母
只有在共同成长中、走向和解的亲情
莫言说:好父母都是学出来的,优秀的父母要用心。
对于父母来说,如何更好地养育子女从来是没有明确答案的。当父母,谁都不是天生就有经验的,即使是几个孩子,很多想法、做法也时常反反复复,需要经过时间去考量。每个孩子的天性也都不同,和父母的相处模式也不同。
有时严格要求会让孩子压力太大从而导致抑郁;但不严格要求,孩子又会因为人性本身的惰性、弱点变得骄纵、很难成材。
每个父母心中或许都有自己想要的成功子女的版本,但是现实总是残酷地告诉我们,绝大多数人只能做一个普通人,不是所有人都能成功、都能成为父母的骄傲。
徐峥的妻子陶虹,曾经是叱咤风云的名演员,事业成功。但她坦言当女儿刚出生的时候,她曾经一度对“母亲”这个新身份感到十分无措。是后来一屋子的育儿书,帮助她完成了角色的转换。
做父母、尤其是多个孩子的父母,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我们说要提倡言传身教、不要因为育儿而丧失了自我。但同时我们也期望在自己能力所及的最高点,帮助孩子成长的更好。所谓为人父母者,为子女做长远打算,也是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父母们的无奈。
马卡连柯说过︰“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亲所能给於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纪伯伦在《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的诗中这样写: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圣经》中说:儿女与父母之间的一切都是为了彼此成全,使彼此成为更懂爱、更有爱、更会爱、更善于传播爱的人。
无论是幼年、童年、成年、还是老年,父母和子女如果能像朋友一样相处,也许是最好的亲子关系的体现。
无论何时生了心中嫌隙,血浓于水的是亲情,父母与子女冰释前嫌、走向亲情的和解,当没有怨恨、没有宿命、放下原生家庭的压力和坏影响,一个人才能舒服的做自己,最终也能实现父母最初对子女的期盼、做个快乐的人。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