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的故事》、《时代呼唤陶行知》等文集,蕴含着非常深刻的教育理念。就像大海中的导航明灯,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我深感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和班级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下几点是本人学习的体会与在实际工作中的实践。
注重榜样的激励力量
陶行知先生说的“名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的地步。”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德育教学中,一但自己言行不一,德育的影响也很难在学生心中扎根,无法真正提高德育的实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在注重知行(德、智)统一的同时,不可忽视学生的心理和行动体验,即如何使学生知行达到和谐统一,真正使学生达到“学做真人”,成为真、善、美的人。教育工作者就应担负起应尽的职责,帮助、教育和引导他们树立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人生观,以及在这种人生观指导下所建立起来的道德、品质、意志。由于教师的劳动具有“主体性、示范性”特点,学生具有“向师性、模仿性、可塑性”的特点,老师的言行举止、品德才能、治学态度等方面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因此德育需要我们老师时时做一个有心人,在能引起学生共鸣的一切活动中唤起学生追求真善美之人格,在润物无声的境界中内化其道德的行为。
儿童善于模仿,可塑性强。榜样对学生来说,有很大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可以使学生改变认识,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教师首先要为学生示范,要求学生做的,教师首先要做到。因此,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应有目的地选择榜样,树立榜样,强化榜样的形象和作用。
其一,在平时,我如见到地上有纸屑,就拾起来,教师对学生的德育,首先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其二,引导学生观看祖国60周年的“阅兵大典”,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其三,抓住各种时机,给学生讲科学家的故事,让学生知道科学家是如何克服各种困难,刻苦钻研,献身科学等等。
二、注意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班级是进行教育、教学的单位,只有营造一种活泼、和谐的班级氛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要做到关注细小活动,渗透关爱教育;创设良好环境,形成关爱氛围;巧用生活情节,促进关爱行为的形成。我们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的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对孩子来说受益非浅。我们要为孩子们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感受到接纳、关爱、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呆板的言语说教。于是我们注重:其一,根据小学生调皮好动、好胜心强,喜欢新鲜事物的年龄特点。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各种条件:在班上组织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课外活动,如表演、出个人小报、体育竞赛等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责任感和义务感,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与自制力。如科技月,组织学生每人至少看一本科技书,展开想象的翅膀人人动手制作科技作品,班级出一期板报。通过实践,学生从中懂得凡事要多动脑筋,找窍门,体会手脑并用的益处。又如校园艺术节,班级开展了“诗歌朗诵比赛”、“经典诵读比赛” “小小故事大王”、“画一画”、“美丽的校园”、“我喜欢的景点”“摄影赛”、“跳绳比赛”“体操比赛”等活动,形式多样,趣味性强,学生有了显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参与意识日益加强,自理自治能力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和耐受挫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其二,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从而认识到自己可以管理自己,关心集体,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责任心并锻炼胆量。陶行知先生说过:“学生自治,不是自由行动,乃是共同治理;不是打消规则,乃是大家立法、守法;不是放任,不是和学校宣布独立,乃是练习自治的道理。”于是我们要求学生认真做好值日班长制,在课余时间上,让学生写一写《老师,我想对你说》,架起沟通师生的心灵之桥,鼓励学生大胆地向老师敞开心扉,倾诉自己的烦恼与困惑。课堂上,教师多用肯定、赞扬和鼓励的话语激励学生,如告诉学生“你能”、“你行”、“你可以”、“你会”、“我相信你”┉┉等等鼓励之语言,使每个学生在班里都有成功的机会和成就感。 其三,要求全班同学轮流写班级日记,记录下每天的成长。
三、教做学合一
在教育时,要时刻以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乐育英才”为座右铭。我们的教育要以孩子的生活为中心,反对脱离儿童生活实际的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教学做合一则是实现科学教育的方法。生活教育理论在本质上是一种创新的教育理论。学习他的这一思想,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对当前小学教育的实施,开展创新教育具有指导意义。
陶行知认为教与学都是为了生活实践的需要,教与学都必须以“做”为中心,“一面做,一面学,一面教”。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就是应用了这一教育方法。美术课在开展“可爱的动物”这一主题时,手工是制作的事,便须在做中学,在做中教,为做好这一玩教具而讲解,讲解也是做,学生为了做好会爬的动物而动手,也是做,这就是制作玩教具“可爱的动物”的教学做的合一。可见,教学做合一是一个以“做”为中心的整体过程,而且做是以“事为主体”围绕这个“事”的讲解、示范和操作等一切活动都是“做”,我们不能只是教师在讲解,孩子在看,材料及其匮乏,不能满足孩子的需要。这是不符合教学做合一这一教育理论的。
四、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如今教师的教育观念正悄悄发生着转变,教师对孩子少了一些苛求,多了一些宽容和了解。孩子们奇特而又稚气的思维,不再受到讥讽和嘲笑,而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师的理解。
1、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我们应当经常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正如陶行知所说的:“我们发现了儿童创造力,认识了儿童有创造力,就必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比如在一次美术课上,我采用创设问题情景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我请学生把线宝宝跳舞转圈的姿势用笔描述下来,然后要他们根据这个圈想象变东西。孩子们苦思冥想地画开了:变轮胎、变小鸟、变螃蟹、变孔雀、变小猪……想象的魅力体现得淋漓尽致。
2、教学生学会运用竞争力
因为竞争是相同客观条件下的主观对抗,故而它可以使大脑兴奋,思维紧张,以迅速排除对思维主题的干扰,提高思维的品质和创造素质。竞争又可以明确思维动机,提高思维的力度和速度,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种创造因子的能量,提高思维的效率。
陶行知先生说:“有行动才能得知识,有知识才能创造,有创造才有热烈的兴趣。”为了培养竞争意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努力让学生学会竞争。例如,在美术日常教学活动中,为让学生有竞争意识,我就组织了一个画画接龙游戏,看哪一个组画得最快最好最贴近主题。这种竞赛游戏,带有很大的挑战性和对抗性,它令学生精神振奋,孩子们手脑并用,在操作中巩固知识。同时在竞争中,群体思维间信息交流与反馈,形成共振,令思维的翅膀翩翩起舞,从而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
3、教学生学会质疑
质疑发问,不仅是对旧知识缺陷的挑战,也是新知识产生的萌芽,如果只会循前人的思路,重复前人的足印,囿于前人的见闻,是提不出问题的。所以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与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是多么惊人的相似。学生好奇好问,这正是培养创造思维的最好条件。因此,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好奇心,把他们天真的好奇欲诱导到科学的轨道。要鼓励学生提问质疑,特别要鼓励学生在不疑之处发疑。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敢于提问,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教育离不开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指引,就像黑夜的大海需要明灯的指引,当我们在教育工作中遇到困惑时,陶先生的教导将给我们指明方向。新时代新气象,我们作为教育者应给予陶行知教育思想以新的内涵,这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在理论与实践的搓揉中提炼教育的真谛。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在新的时代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值得我们这一代教育工作者去实践与思考,我们应在实践中反思,从多方面去验证、体悟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树立进取心和责任感,增强社会实践能力,努力成长为一名优秀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