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讲到来歙平陇右、败羌人,其实中间还有一个重要人物,就是本文主人公——马援。
马援,字文渊,东汉初期名将,扶风茂陵人(今陕西兴平)。马援加入光武帝集团的时间比来歙还要迟,但是他和来歙一样,功勋卓著,见重于光武帝。光武帝常说:“伏波(马援因封伏波将军,故称伏波)论兵,与我意合”,每有谋划,没有不用的。而马援波澜壮阔的一生,在东汉开国史上也是别具一格,堪称传奇。老当益壮、马革裹尸等荡气回肠的成语故事就是由他奉献的。同样因为和皇室有亲戚联姻关系(女儿后来为汉明帝皇后),为了避嫌,也没有列入云台二十八将,但按他的功勋来看,入列实在是绰绰有余。
相传马援的祖上是马服君赵奢,后人便以马为姓。到了马援父亲的时候,家境已是一般。但马援的三个哥哥:马况、马防和马员都很有才能,在王莽新朝时,都做到了二千石的高官(相当于太守一级)。
马援十二岁时,父亲早逝。他虽年少,志向却非常高,几位哥哥对此都感到很惊奇。曾教他学《齐诗》,他却不在意仅仅只是学习章句而已。于是便向哥哥马况辞别,想去边郡垦田放牧。马况知道后,对他说:“你是个大才,应当晚成。高明的工匠不把半成品给别人看,暂且依从你的喜好吧!”结果,不幸马况去世,马援没有走成,留下来为哥哥守了一年丧。这期间,他从不离开哥哥的墓所;侍奉嫂子也很恭敬,不整好衣冠不进入屋里。
后来,他做了郡里的督邮(协助太守的官员)。有一次送囚犯去司命府,囚犯有重罪,马援很可怜他,就把他放了,自己也逃亡到了北地郡(今陕西、甘肃、宁夏一带)。遇上天下大赦时被免罪,便留在当地从事放牧生产,附近很多人都来归附他,成为他的的宾客,多达数百家,经常出没游历于陇汉之间(今甘肃、陕西一带)。马援常对宾客们说:“大丈夫的志向,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因为经营得法,家有牛羊数千头,粮食数万斛,然而却叹说道:“凡是经营买卖,贵在能施舍赈济,否则的话就是个守财奴而已。”于是将所有财物分给了亲戚朋友,自己只穿羊裘皮裤,过着清简的日子。
新朝末年,四方兵起。王莽的堂弟广招英雄豪杰,征召了马援,并把他推荐给王莽,王莽又任命他为新成大尹(相当于太守)。到了王莽败亡后,他和哥哥马员一起逃到凉州避乱。光武帝即位后,哥哥马员先回到了洛阳,而马援却留在了西边,被隗嚣敬重,拜为绥德将军,参与决策许多重要事情。
此时,公孙述在蜀地称帝,隗嚣想知道公孙述的实力,就派马援去了解一下情况。马援和公孙述本是同乡,而且交情很好,他以为这次见面,两人一定如同往常一样相见甚欢,如同往日。结果公孙述却大陈威仪,一幅天子派头,接见他也是公事公办,走官方程序。同时提出希望马援能留下来,封他为大将军,宾客们都认为待遇不错,很乐意留下来,但马援却告诉他们:“现在天下雌雄末定,公孙述不能像周公那样吐哺迎接国士,共图成败,反而修饰边幅,如同木偶人一般,他怎么能长久的留住天下英雄啊!”便告辞回到陇右,告诉隗嚣说:“子阳(公孙述)只是井底之蛙,妄自尊大,不如专心经营东方(即光武帝政权)。”
公元28年(建武4年)冬天,隗嚣又派马援去洛阳了解情况。光武帝在宣德殿接见他,并对他说:“你在二帝之间遨游,今天见到你,真让人自愧不如啊!”
马援叩头辞谢说:“当今之世,不单单是君王选择大臣,大臣同样在选择君王,我和公孙述是同乡,年轻时相互亲善。前些日子我去了趟蜀地,他却大搞排场后再见我,今天我远道而来,陛下怎么知道我不是刺客奸人呢?如此不设防备就见我?”
光武帝笑着说:“你不是刺客,只是个说客罢了。”
马援说:“如今天下反复不定,窃取名号的人不可胜数,今天见到陛下,宽宏大量,同高祖(刘邦)一样,这才知道帝王自有真人。”
光武帝听后,很欣赏他的胆量。马援在洛阳住了一段时间,还跟随光武帝南巡,回到洛阳后,拜为待诏。后来光武帝派来歙送他回陇右。
马援回来后,隗嚣问东方的一些事情。马援说:“我这次去洛阳,光武帝接见了我数十次,每次谈话都很随和,从早谈到晚,他的谋略才能,无人能敌。而且还开诚布公,无所隐匿,豁达大节,差不多和高祖类同。又博览群经,无论是政事还是文章考辩,前世无人能比。”
隗嚣又问:“你认为比高祖如何?”
马援说:“那倒不如,高祖已经达到无可无不可的境界,现在的陛下却喜好政事,行事有节,合符礼节,又不喜欢喝酒。”
隗嚣听后有些不高兴了,说:“按你的说法,反而胜过高祖了。”
然而隗嚣平时素来信任马援,所以同意归附,还派自己的长子隗恂去洛阳做人质,马援也因此带着家属跟随来到洛阳。
不久,隗嚣听从了王元的建议,欲称霸陇右,对汉起了二心,做事也开始狐疑不定。马援多次写信劝诫开导,隗嚣却怨恨马援背叛自己,更加生气。最终隗嚣与汉决裂,发兵拒守。马援于是上书说:“我与隗嚣本来只是朋友,当初,他让我来洛阳,对我说:‘本想归附汉朝,请足下前往观察,如果你觉得可以,就一心归附了。’等我返回之后,也是一片赤心,想让他从善,不敢胡说八道骗他。没想到他却自挟奸心,欺骗陛下,把怨恨归罪于我,我如果不说,陛下就不知道。愿陛下同意接见我,上奏消灭隗嚣的办法,尽我所能,然后退隐田里,那样也死无所恨了。”光武帝因此召见马援商量对策,马援详细描述了具体计划。光武帝听从了他建议,派了五千骑兵给他,往来游说隗嚣的部下和羌豪,陈述祸福,用以离间隗嚣的党余。同时他又给隗嚣的部将杨广写信,希望他能劝说隗嚣回心转意,可惜杨广却没有答复。
公元32年(建武8年),光武帝亲自讨伐隗嚣,大军到达漆县(今陕西彬县)时,将领们大多认为皇帝亲征,应该小心为上,不宜冒险深入,光武帝也一时难以决策。刚好马援奉命赶到,光武帝非常高兴,连忙把他叫来一起商量,并把大家的疑虑都告诉了他。马援认为隗嚣现在有土崩瓦解的形势,如果进军,一定能打败他。同时又聚米为山,指明哪里有小路可走,哪里有关卡设防,使陇右的地形一目了然。光武帝听后说:“敌人已在我眼中了。”第二天一早便进军出击,结果大败隗嚣。所以说破隗嚣、平陇右,来歙和马援的功劳最大,而他的聚米为山更是战争史上的一次创举,意义非凡。
第二年,马援被任命为太中大夫,作为来歙的副手,留守长安,经营西方。当时羌人内侵,陇西多县受害,来歙上书说只有马援能平定陇西。公元35年(建武11年),马援被任命为陇西太守,让他平定羌乱。他发兵先击破了先零羌,守塞羌见此,望风而降。诣种羌部落较大,有数万人,他们将家眷和粮草物资转移到允吾谷后,乘关拒守,依然聚众寇掠如故。马援派人从小道悄悄到允吾谷,发起突然袭击,羌人大惊,又逃到了唐翼谷,并在北山上聚集精兵,摆开阵式。马援也一面摆出一副要进攻的样子,一面分派出数百骑兵绕到羌人后面,乘夜放火,击鼓呐喊,羌人大乱,被杀了一千多人,其余的都逃散离去。这次战斗,他身先士卒,自己也中箭负伤,光武帝特下书慰问,并赏赐了许多财物,马援还是和从前一样,全部分给了他的部下。
当时,朝廷中有不少人认为金城(今甘肃兰州)破羌以西,路途遥远,盗贼横行,想放弃那些地方。马援知道后上书说:“破羌以西的城池大多完好无损,可以用来守备,而且那里土地肥沃,灌溉方便,如果让羌人留在湟中(今青海湟中),那就会祸患无穷,所以说这些地方不能放弃。”光武帝认同了他的看法,于是下令让原先逃难的居民返还当地。马援为他们设置了长官,修葺了城池,建造了防御城堡,开田引水,耕种放牧,百姓们渐渐安定下来。同时又派人说服塞外的羌人,和亲通好。还有一些从公孙述那边投降过来的武都(今甘肃陇南)氐人,他也请求恢复他们原来的君长地位,并赐给信印,光武帝都一一依从。
公元37年(建武13年),武都的参狼羌和塞外各族联合入侵陇西,杀死当地官员。马援率四千多人出击,当时羌军驻扎山上,马援乘势占据有利地形,夺取了羌人的水草地,以逸待劳,不同羌军交战,羌人没有水草,很快就陷入了困境,结果迫使羌豪首领率数十万羌人逃亡出塞,留下来的也全部投降,陇右地区从此安定清静了。
在任太守时,马援多重恩信,宽以待下,合理任命官吏,自己只是把握大方向而已。官员来汇报小事时,他就说:“这些是县丞、掾吏的事情,不要来打扰我,希望你们能哀怜哀怜我,让我清静优游,如果有大姓侵夺小民,狡猾的羌人违抗命令,那才是我太守的事情。”隔壁县曾经有人报仇,聚众斗殴,官员和老百姓都误以为羌人造反了,逃入城中。同时上门来报告,请求关闭城门,派兵守卫。马援当时正在和宾客喝酒,大笑说:“烧羌怎么敢再来侵犯我,让长官们回去守住家,有胆小怕死的,可以躲到床下去。”不久,城中安定下来,大家才知道只是虚惊一场,对他更加佩服。马援在陇西六年后,调入朝廷。
在陇西时他曾上书,奏请重新铸造发行五铢钱,后来朝廷认为此事有难处,便搁置了下来。等他回到朝廷,再次上书请求,并一一驳斥了不可行的理由。光武帝最终同意了他的请求,天下人因此而感到方便。
公元41年(建武17年),神棍维汜的弟子李广,妖言惑众,聚众造反,还攻破了皖城(今安徽安庆),杀了皖候,朝廷出兵讨伐,又被他击败。于是便派马援前往平叛,叛乱很快就被平息。
此时,交趾郡(今越南境内)女子征侧和妹妹征贰起兵造反,占领了交趾,附近多个郡也纷纷响应,声势浩大,征侧更是自立为王。马援再次临危受命,拜为伏波将军,率军沿海而进,随山开道一千多里,进军交趾。用了近四年时间,多次击破叛军,终于平息了征侧姐妹及其党余的叛乱。他也因功被封为新息候。当时他杀牛备酒,大飨军士,对自己的部下说:“我堂弟少游常哀怜我慷慨有大志,说:‘人生一世,只要能丰衣足食,乘车骑马,做个掾吏,守住双亲的坟墓,乡里人称赞为善人就可以了,如果想要更多,只会自寻烦恼。’当我在这里,叛贼没有消灭时,上雾下潦,毒气层层,抬头看到飞鸟掉入水中,想起少游的话,确实感到为难啊!今天全靠大家的功劳,受此皇恩,先得封候,真是又高兴又惭愧啊!”大家听后高呼万岁。
马援每到一处,就为当地修理城池,兴建水利,极大的方便了百姓。又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奏请调整了行政区域。另外还为当地修正了法律的不妥之处,然后公之于众。后来,当地始终遵行他修正后的法律。
公元44年(建武20年),马援率军回到京师。当时很多老朋友都来迎接他,其中有个叫孟冀的,善于出谋划策,也来祝贺。马援对他说:“我本来希望你有良言相劝,没想到却和大家一样,以前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了七个郡,才封食数百户,我现在这么点功劳,就封食大县,功薄而赏厚,怎么能长久呢?先生可有什么能相助的?”
孟冀说:“这是我不曾想到的。”
马援说:“现在匈奴和乌桓还在北边,我想请求出征,男儿应当死在野荒边地,用马革裹尸回来安葬,怎么能躺在床上,死在儿女子的手里。”
孟冀说:“诚为烈士,应当如此。”
回来几个月后,正好匈奴和乌桓入侵,马援上书请求出征,光武帝批准了,并让百官为他送行。临行时,他对黄门郎梁松和窦固说:“凡人能够富贵,也能够再次贫贱,如果你们不想再次贫贱,那么身居高位应当自重,请多多考虑我的话。”后来梁松果然富贵极致而遭祸,窦固也几乎不能幸免。
第二年秋天,马援率军出击,乌桓人见到汉军到来,便逃跑了,马援也撤军回师。
马援在交趾时曾写信给自己的侄子,告诫他们不要随意讥评时事,不要结交浮华之士,否则会画虎不成反类犬,结果书信转辗被光武帝看到。事情牵连到梁松和窦固,两人被光武帝责备,直到叩头流血才得以免罪,因此心有怨恨。
还有一次马援生病了,梁松来问候拜望,马援没有回礼。梁松走后,儿子们问:“梁松是皇帝的女婿,显贵于朝廷,大臣们都畏惧他,您为什么不回礼呢?”马援说:“我和他的父亲是朋友,现在他虽然富贵了,怎么能失掉辈份大小呢?”梁松得知后更加怨恨马援。
公元48年(建武24年),武陵溪(今湖南常德一带)蛮夷暴动,打败了将军刘尚,而且全军覆没。马援再次请求出征,当时他已经六十二岁了,光武帝认为他年岁已高,没有同意。马援又自己前往请求说:“我还能披甲骑马。”光武帝让他试试看,他骑上马后,左顾右盼,神采奕奕,光武帝笑着说:“这个老头真是精神啊!”于是派马援率马武、耿舒等人率四万人出征。临行时,马援对好友杜愔说:“我受国家厚恩,现在年岁已高,时日不多了,常常担心不能为国捐躯,今天如愿出征,死也瞑目了,只是担心一些贵族子弟在左右任职、共事,难以调遣,不免心中耿耿于怀啊!”第二年春天,在临乡县遇到部分贼军,马援率军击破。
起初,大军出征时,有两条道路可以进军。一条从壶头进军,此路近但山高水险;另一条从充道进军,此路远但道路平坦,开始时光武帝也拿不主意走哪里。等到军队进军要分道时,耿舒坚持走充道,而马援认为那样费时费粮,坚持走壶头。两人都上书光武帝,光武帝听从了马援的意见。
三月份到达壶头,蛮夷乘高守险,水流湍急,船无法前进,这时天气也开始变得越来越炎热,士兵们得瘟疫的很多,马援自己也得了病。军队陷入了困境,无法前进,只好上岸凿洞居住,用来避暑。蛮夷每次登山击鼓呐喊,马援都带病前去观察,左右的侍卫都很哀怜他的壮志,没有不流泪哭泣的。此时耿舒给他的兄弟耿弇写了封信,认为当初不应该从壶头进军,导致现在大军受困,无法前进,又说马援打仗如商人一般,总是计较得失,延误战机。耿弇收到信后,立刻上奏光武帝。光武帝立即派梁松前往责问马援。结果梁松到时,马援已经去世,梁松因心怀怨恨,便陷害马援,告了马援一状,光武帝大怒,收回了新息候的爵位。
马援最终实现了自己马革裹尸还的愿望,虽然有无限哀伤,有壮志未酬的遗憾。但是更令人哀伤的是在他死后,光武帝听信谗言,大发雷霆,以致马援家人只能草草安葬了他,宾客故人也无人敢来吊唁。
稍后,马援的家人知道了被冤枉,向光武帝上诉,前云阳令(今重庆云阳)朱勃感栾布哭彭越的义事,冒死上书,极陈马援无辜,他的声誉才得到一些恢复。汉章帝时,追封忠成候,得以完全正名。
这里要赞一赞朱勃,他和马援同乡,年纪又相仿,十二岁时就能诵读《诗》、《书》,而此时马援才刚刚识字,见到朱勃时常常感到自卑,哥哥马况知道后对他说:“朱勃是小器速成,智力到此就穷尽了,他终会向你学习的,不要害怕。”后来,果然一位封候为将军,一位还只是县令。马援显贵后,常常待以旧恩,但又很轻慢他,朱勃倒是对他更加亲近了。等到马援遇谗时,只有朱勃站出来为他辩护。一个有大格局,能成大器;一个虽为小器,但也是有情有义,非常人可及,朱勃同样令人钦佩。
马伏波一身忠肝义胆,豪气冲天,博古通今,大度有节,一生都在为汉朝的稳定和发展,四处奔波,鞠躬尽瘁,死而无已。虽然最后小挫于五溪蛮夷,余以为不减其神勇。
不仅如此,他的识人、料事、相马之术,都可以说是高明之至。天下嚣嚣未定时,能择明主而辅之,可谓识人有明;告诫亲戚旧故,天下初定,防备未设,不要交关游说,否则会有牢狱之灾,后来果不其然,可谓料事如神;善别名马,专铸名马样品,献于朝廷,以备参考,可谓相马有术。
一篇伏波传,重复最多的一句:“帝从之”,只此一句,足见其明。
壮哉!伏波之志,益坚益壮,天地长存,人慕英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