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概念
心理学所指的拖延症是人们明知道可能会带来的负面结果,却仍然选择拖延的行为。
一个误区
同时满足两个条件,才能称为“真性拖延”:一是后果有害;二是本可以避免。
不是所有推迟都是拖延,有“真性拖延”、“必要推迟”、“积极推迟”、“应该断舍离”。区分这个对于我们真正降低拖延、提高效率很有好处。需要区别真假拖延,区别问题和人。
一个策略
正面看待拖延症,将它当成一位自我管理的老师。
1、拖延是个好对手,是自我管理试金石。拖延的本质是自我管理和约束的失效。拖延是个值得尊敬的对手,每个人如果能仔细分析自己的拖延,都能从中学到很多其他地方学不到的东西。
2、“拖延”有足够多东西让你学
拖延问题成因复杂,表现多样。可能有时间管理、目标设定、精力管理、完美主义、关系焦虑、压力管理等一些列问题。但是能心平气和地从拖延当中学习的人,收获都会很大。
【今日精进】
学习今天的拖延症的分类才发现,原来不是所有的推迟都是拖延,自己的推迟表现主要分为:积极推迟、真性拖延,占比基本为6:4。
举个例子,刚开始三件事的时候,好多事情是没有办法打对号,时间久了,蛮有挫败感。每天我会列举今日完成的三件事,会因为工作的密集程度,晚上的聚会所打乱。但是第二天我会积极不上昨天没有完成的。
也存在这种的问题,一直拖着不相干。在工作中表现如下:月底方案需要完成的时间长,但会纵容几天玩乐,最后因时间太紧,方案欠考虑,欠可执行力,在会上的汇报很难通过造成二次返工。在生活中的表现是:感觉最近生活用水快没用了,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情耽误而没有及时购买,遭遇早上洗澡时停水的尴尬。
正确的理解拖延症及拖延类别,从而从容的看待这个问题,并在推迟学习推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