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
小时候是个书虫,还在上幼儿园,就已经看完了《说唐》和《三国演义》原著,有几次坐在自己房间看书,安静到大人竟然都忘了叫我吃饭,硬生生在桌旁从一早看到傍晚,那种状态,应该就是现在所说的心流,物我两忘。脑子里只有活生生的卖马秦叔宝,卖友蒋子翼,黑咬金,莽张飞……那时的学习于我,是纯粹的享受,无忧无惧,无止无休,言语有古韵,行止慕先贤。
入小学时报名晚了,各班都不太想要,我妈让我给一位老师当场念一段报纸,这位老师马上让我报名,还当了个小班长。
从那时起,我就隐约感受到学习与名利相关,学习好,可以当班干部;学习好,欺负了同学,老师还偏向自己;学习好,可以获得很多奖励和福利,尤其是,经常可以偷懒。于是,学习有了虚荣目的,学习有了捷径导向。
作文时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顾忌同学观感,老师评价,想着哪句话能出彩,哪一段该口号。久而久之,会编不会写了。
数学时不是打破砂锅问到底,倒是要不懂装懂,做题时得过且过。
言语无味,心头焦虑,不复幼时从容喜悦。
经历过堕落到全班最末,也体验过逆袭到年级第一,兜兜转转,总算上了大学。但回首11年基础教育,再也没有学前那静好岁月里体验到的学习心流,这便是因为入学即进社会,课堂就是江湖,在这里,丢失了专注,混浊了纯粹。我甚至想,如果我一直不上学,在家只管吃喝拉撒,读他十一年书,或许所知更广,所思更深,但是求学路上,我们向体制的妥协,代价不仅是遗失了学习的本真乐趣,更遗失了那个纯粹的自我。
经常听到身边父母谈论儿女学业,聚焦在哪一科得分高,某一年排名前,哪所学校分数线变迁,哪个大学录取率如何。却听不到,谈论孩子喜欢哪段历史,爱看哪个作家,领悟什么定理,论证哪种规律。
备考知识不厌其详、文化情怀无力可寻。
幸而有个女儿,幸好我没忘记,没忘记那11年里丢了什么,也没忘了用20年也还没追回的是什么。
但好读书,不记分数,这6年,我会如此呵护你,呵护曾经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