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原文片段】
选自《逻辑与知识》,摘录自220~221页
世界包括事实,而事实是不论我们对之持有什么样的看法而该是怎么样就是怎么样的东西;而且还有信念,信念指涉事实,通过对事实的指涉,信念不是真就是假。
注意到事实属于客观的世界这一点很重要,除去一些特殊的情形,事实不是由我们的思想或者信念创造出来的。
【I:拆书家讲解引导】
最近有一部电影特别火,《中国合伙人》,大家都在谈论。我犹豫要不要去看,就问了三位看过的朋友。
一位对我说:“就是新东方的广告大片,没什么好看的。”
另一位说:“和大部分港片一样:结构散乱、重心游离、主题薄弱、滥用音乐。”
第三位说:“片尾放CAST时候,我激动地鼓了掌,影院里好多人响应。有的台词我现在还能背出来,‘如果皱纹终将刻上额头,你能做到的,就是不让皱纹刻进心里’。”
结果是二比一,反方数量占优,但我还是去看了。因为那两个说不好的表达加起来也没有第三个表达更影响我。
与此同时,电影界还发生了一个奇葩事件:一部叫做《富春山居图》的电影,口碑奇烂,豆瓣上73.1%的人打出了一星差评,但票房奇高,上映十天票房突破2.5亿。
观察者都目瞪口呆:口碑不好但票房不错的电影并非没有先例,但一部零好评电影能票房过亿,这样大的反差绝对是前无古人。
于是就有各种解释蹦出来,试图理解这种认知失调,有审丑说、狂欢说、时机说、猎奇说……五花八门,不一而足。我认为评论专家们忽略了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其实绝大部分电影观众的评论都没能影响其他人。因为大部分人在表达中给出的信息都是主观的。
“不好看”是主观的,“剧情混乱”是主观的,“烂得没有底线”还是主观的。无论你用多狠的词句,仍然属于片段1.1中罗素所说的“看法”或“信念”,不属于“客观的世界”。所以,当其他条件都合适的时候(比如电影高价雇佣的宣传家们用了大量的技巧去推广),普通观众的评论和表达都不足以拦阻买票的人们。这些人可能看到一半就忍不住离场,再悔之晚矣地加上自己主观的评论:“千万别去看啊”。然后悲催地发现自己也是说了跟没说一样。
不独差评如此,反过来也是:真正口碑好的电影也不见得票房好,因为人们的好评也是主观多而客观少。
除非,很多人都学会像喜欢《中国合伙人》的那位朋友一样表达:“我鼓掌了”,这是事实;“影院里好多人响应”,这是事实;“台词我都能背出来”,这还是事实。
一句事实,顶得上一万句看法。我们所谈论的所有内容,总可以分为两类:客观的和主观的。客观的,称之为事实;主观的,无论是看法或信念,称之为观点。能够随时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所说是事实还是观点,是提升表达能力的第一步。这一点知易行难,因为人们习惯说观点,到了习焉不察的程度:刚刚看到的事情、参加的会议、看过的文件,他可以概括、总结、评价,但若有人问“你是从刚才的哪些事实得到这个观点的?”超过一半的人会愣住。
【A1联系过往经验】
A1 昨晚 5:30我在写 周六的麓山分舵活动复盘,老爸叫我吃饭,端上来两个菜,分别是手撕包菜和剁辣椒炒肉,两个菜分别夹了一筷子,我说 “老爸,你炒的菜怎么这么这么难吃”(主观) 这时候 老爸不开心了,说:“下次你自己来做,吃现成的还调排” 我说: 不信你自己尝尝,我爸尝了过后,喝了一大杯水,说: 确实咸了,(事实) 建议,老爸下次炒菜少放点盐。
【A2规划今后应用】 下周 遇到菜太咸时,对老爸说,今晚两个菜都咸了,我们吃晚饭,半小时都喝了两杯水,建议下次少放点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