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节:在反思中学习。
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当你能够从学习中获得新知识,你就可以做老师了。
解读:孔子认为,做老师不需要很多的条件,只要做到温故而知新就可以了。这在当时的年代中,孔子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因为当时的教育只针对贵族。用先现代话来讲,就是一篇蓝海。当年孔子的教育模式是,有教无类,不管针对谁,只要你给我十块干肉,我就教导你。当年子路是烦人,但是孔子同样进行教育。
可能是因为孔子一个人教育不过来了,只能够教3000人,需要更多人的来做老师。但是学生可能认为自己不够格,不能够做到孔子那么高的境界,随手一说就充满智慧。
所以孔子就说,温故知新,就可以做老师了。就像前面,子贡与孔子的对答。如切如琢,对于知识有新的看法,就可以去做老师。例如颜回,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这样的人就可以称之为老师。
温故而知新,中的温,可以理解为小火慢炖,慢慢的学习,慢慢的体悟,慢慢的实践,你才能有所收获。就像尼采所的一句话:这个世界上一切好的东西,都是慢慢得到的,如果不是慢慢得到的,你就等于没有得到。
温故知新之后,无非就是三种结果。
第一种结果,稳固而不得,温习了很多遍,但是没有收获任何道理,说明对知识的理解还不够。
第二种结果,温故知新之后,你得到了其中的道理。
第三种结果,你通过温,小火慢慢熬,得到了其他人没有得到的东西,对于这个知识,产生了新的理解,新的感悟。当你能够把一个知识简单的描述出来,并且能够联系其他的实际,就说明你把这个知识吃透了,你就能够去做老师了。
所以,稳固而知新,常常有新的感悟,新的收获。学习就是一个苟日新,日日新的一个过程,慢火出细工。以前的自己学习,太过于着急,急于求成,发现那段时间的学习,反而没有收获。即便是记住了知识,没有实际应用,内化于心,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一点一点的消失了。
第十二节:让自己拥有“反脆弱”的特性。
原文:子曰:“君子不器。”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要把自己当成是一种器物。
解读:不要把自己的人生活成是一件器物,这样的风险太大了。当你把人生当作一个器物,你就会发现,你自身会非常的脆弱。就例如,一件陶器,摔在了地上,就彻底的碎了。
当你认为自己是一个会计,你就只是一个会计,自身经不起任何风吹草动。当人工智能能够替代简单的会计,你就会受到离职的威胁,当你有着一个更好的会计出现,会对你自身的能力充满威胁。
在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人性和工具性。早起的资本主义就是工具性偏多,例如福特的公司ceo说过一句话:“我想要的只是一双手,不需要脑子。脑子这个东西很烦人。”这就是把人当成是一个工具,当你把人当成是一个工具,人就会缺乏创造力。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便于管理,我需要你做什么,你就能够做什么。
而孔子更多倡导的是人性。
你可以一边创业,一边玩音乐。一边做教师,一边直播。一边旅游,一边做自媒体,一边运动,一边写书。这样你的人生就会充满其他的可能性。
人可以全面的发展,不要仅仅局限于某个领域之中,这一点孔子是很颂扬的。当我们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人时,就不会让自己的人生走向脆弱性,不会让不确定性影响自己。
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孔子是一个政客嘛?不是,他是一个教育家。那孔子是一个教育家吗?也不是,孔子是一个政客。孔子既是政客,也是教育家。
所以,我们的人生要全面的发展,你可以选择一两个你自己精进的领域,把爱好发展成为自己的特长。你可以看书,也可以运动。同时还可以练习自己的马拉松,去参加马拉松赛事。
曾经看到过这么一个新闻,是一个收费站的女性员工。时代在发展,这个收费站需要取消人工收费,所以将这名员工辞退了。事后员工哭哭啼啼说到:“我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收费站,我只会在收费站工作,你要我怎样做呢?”不得为这个女员工惋惜,如果只是会一个技能,那么未免也太惋惜了。
当你这是把自己当成是一个工具的时候,你自身的脆弱性就会很强。君子不器与一本书中的概念相结合《无限与有限的游戏》。人有两种人生,一种是传奇式的人生,另外一种是剧本式的人生。传奇式的人生,想要表达的是,剧本按照自己的方式来编写,自己给自己编写剧本,为了自己而活,为了梦想而活。而剧本式人生,一切按照规定的剧本走向去体悟自己的人生,有着明显的确定性,每一步都是精打细算,剧本是怎样,你的人生就是怎样。
君子不器,可以让你活出更加精彩的人生,让你的人生充满不确定性。
同时很多公司在管理过程中,也仅仅是将员工当成是一个工具。这样员工就缺乏了创造性,员工可以全面的发展,不仅仅只是在某个方面发展自己的特长。可以会多个技能,全面发展也有利于公司。
拥抱不确定性,提升自己反脆弱的能力,做到君子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