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逛张泉灵微博,下面一个网友留言问她:“你怎么从央视辞职了?这么好的工作”。
我当时噗嗤就笑了,脑海中跑过从央视辞职的一票名人,什么马东、罗振宇、王凯……当然还有很多,但以上列举的名单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选择了互联网创业。
他们在央视工作时不够优秀吗?
央视的薪水太低了吗?
央视的工作会比创业压力还大吗?
我想没有人会对以上问题持肯定态度。但他们真的不怕失去好平台,失去影响力,失去稳定吗?
不怕。
人和人的性格与志向不尽不同,离开体制这件事,难说谁的选择是对是错。但想必他们每个人都是经过深思熟虑,各式分析之后才做出的决定。
了解了自己有着自由的灵魂却勉强禁锢在鸟笼之中,对人对己都没好处。温水煮青蛙只会慢慢消磨他们原本的意志,使之变得平庸。
变得平庸?能在央视严苛环境下生存下来的人,谁还没点儿真本事,甘心平庸下去吗?
这其中大家熟知的“奇葩教父”马东曾在澳洲留学,因为看到台湾著名主持人胡瓜的综艺节目而爱上主持事业,毅然放弃互联网精英的潜在人设回国读传媒。多年后,正当他在央视做得风生水起并被大众熟知,却又果断放弃,加入互联网企业爱奇艺。
他说,他无法接受和90后、00后在一起时却听不懂他们在说些什么。
所以,就有了现在你们见到的综艺圈老司机MM马,以及他的创业产物:米果和米未。
他的前半生看起来经常在清零,但他明明是将前半生所学的主持、制片、互联网杂糅,才创造了中国互联网综艺的神话啊。
禅师的故事听了许多,最喜欢的还是空杯心态的故事,只有倒出去旧的,才能装下新的。在我看来,盛旧水的余温,才能让新水喝下肚时不至于那么凉啊。
所谓清零,只是转换了跑道,过去的积累没扔下啊。
昨天看某企业人力资源总监说,很多人以为工资是珍珠,是工作换来的真正价值,殊不知工资只是装珍珠的盒子,工作带来的经验积累才是真正的珠子,但大多数人都选择了买椟还珠。
每条跑道都能持续为自己加零,只要首位的1没被清,怕什么劲儿呢?
罗振宇也是一个被过往工作经验加持的好例子。主持经验,财经类节目制作而结识的人脉,当然,还有他本人对新鲜事物的求知若渴。
罗振宇靠着央视多年的主持经验,做起《罗辑思维》来得心应手,知乎上有人问,为什么罗振宇具有很强的品牌号召力?
我记得采铜老师回答说:因为是曾经的媒体人,所以做起视频内容来说话的音色、语调、节奏、表情动作都很自然舒服。因为更懂得观众需要什么,所以如何开头,吊足观众胃口也是拿捏得相当精准。另外,罗振宇又十分懂互联网的逻辑,可以做到放低姿态,用闲聊的口气输出观点,由此获得粉丝追捧。
【凯叔讲故事】的创始人王凯(不是你们的老公王凯好嘛~是这个光头王凯),也是曾经的央视财经类节目《财富故事会》、《第一时间》的主持人,因为过去的主持经验以及配音经验,让他在离开央视后就做了一档《凯子曰》的脱口秀,随后因缺乏好的内容剧本,转而专注做了公众号【凯叔讲故事】,获得极大反响。
这一次,在原有经验累积的基础上,加入了孩子给他带来的灵感——他从自家孩子身上看到了伴读故事的巨大市场。因为中国家庭父爱缺失啊,男声读故事,声音还这么磁性,哪个孩子不爱啊?
他清零了吗?清了,结果因为手里攥着1,又生了个1,1+1>2了。
有积累的人,有资本说我要转换跑道,我要逃离体制,我要飞出牢笼,我要创造价值……因为人家工作的每一天都在加分啊。
让我帮你们回顾一下,这些年离开央视加入互联网大军的名嘴们吧:
2010年3月,曾担任央视《赢在中国》的制片人和主持人的王利芬宣布辞职,创办国内首家以创业为主题的原创视频网站优米网;
2013年8月,黄健翔加盟乐视体育,出任《黄·段子》节目主持。2015年5月开始主持乐视体育的《足球黄腔》节目;2016年5月17日,与刘建宏、高晓松合作主持乐视体育谈话节目《新三味聊斋》
2014年4月,央视《24小时》主持人邱启明加入搜狐,担任搜狐视频新闻财经中心制片人;
2014年8月,刘建宏从央视离开,出任乐视体育首席内容官。次年3月,与老搭档黄健翔联手主持体育节目《超级比赛日》;
2015年7月,曾主持《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会客厅》等多档央视著名节目的名嘴张泉灵进入创业投资领域,担任紫牛基金合伙人;
2015年12月,央视著名体育主持段暄加盟王思聪旗下的香蕉体育,出任CEO;
2016年1月,前《新闻30分》主持人郎永淳加盟B2B钢铁电商平台“找钢网”,担任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战略官。
虽然有的转型成功,有的上了贼船,但无一例外让世人看到了他们躁动的心与澎湃的热情,当然,还有他们从始至终不曾掉线的才能。
他们都只是在正确的时间顺势而为,做自己既感兴趣、有热情,又有能力完成的赚钱事罢了。
所以,吃瓜群众散了吧。
有那时间还是想想一旦离开目前的平台,真给你自由,你飞得起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