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清明,洛阳细雨纷纷。
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鴽,三候虹始见。花信风为: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
老家有很多泡桐,小时候院子里就有一棵,不能合抱。泡桐的花紫红色,如一个个小喇叭,闻起来有一股甜腻的味道。而麦花与柳絮,几乎没有把它当做花儿来看,不过因为也是重要的风物。特别是柳絮,四处飞舞,到处都有它的影子,于是遍成了暮春不可或缺的意象。如苏轼《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 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 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如贺铸《青玉案》: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锁窗朱户,只有春知处。飞云冉冉蘅皋暮,采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再如韩愈《晚春二首.其一》:
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 惟解漫天作雪飞。
不过,时过境迁,现在的柳絮却在城市被人人喊打。
清明的内涵已远远超出了它本来的节气概念。《岁时百问》“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其变成节日据说与清明前一日的寒食节有关。寒食节起源春秋,常与清明节气一起作为扫墓祭祀的日子。韩翃《寒食》 :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宋之问 《途中寒食》: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至宋元后,逐渐依附于清明。不止祭祀,其他各种相关活动,如冷食、秋千、踏青、斗草等并入了清明,于是,有了清明节。最有名的诗词数杜牧《清明》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而个人很喜欢晏殊的《破阵子.春景》: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
对于洛城,清明是牡丹初放的时节,霏霏细雨阻挡不了赏花的热情。国花园里一片姹紫嫣红,早樱开罢,海棠正红,李花雪白。至于主角,银红巧对、景玉等牡丹品种已成片盛开。雨丝轻抚,更显娇嫩,清香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