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老道寺镇陈寨村过河,雨季渡船,河道干枯后搭有便桥,过河后走向金泉镇勤俭村就到石梯坡山脚下,徒步翻越石梯坡到坡顶后路的左边有一个就地用山石雕凿的石乌龟,乌龟背部有一个长方形水槽,雨季时节,石乌龟背上面常有水。站在石乌龟旁边,南郑县“苇池坝”尽收眼底、一览无余。
褒城没有撤县时,石梯坡是通往高台、新集、黄官的主要交通要道,县长到南面去巡视工作,大部分时间是坐滑杆或轿子,也有骑马的时候,解放后县长到南边去查看民情,有随行人员陪着步行翻越石梯坡,乡里的干部到褒城县办公务,遇到开会或其他事务当天不能回去,还需要背上铺盖卷和基本生活用品。如果褒城县再晚撤几年,石梯坡的盘山公路就修通了,盘山公路的痕迹至今清晰可见,只是被茂密的植被掩印在其中。
我妻子的老家就在苇池坝,刚结婚那几年,老家还有人居住,逢年过节必然前往拜会,所经之路必走石梯坡,她家的居住地是原农丰乡刘台村,三面环山,几次机构改革现并入阳春镇与苇池坝村合并,村子坐落的下游是陈村水库,上游是凉水泉水库,水库堤坝上立了一块石刻,该库修建于1956年,署名“褒城县”,凭借凉水泉水库,苇池坝一带夏季稻花飘香,冬季小麦油菜郁郁葱葱,山坡地里种植各种杂粮,就是生活相对困难的60,70年代,这里的人们吃饭不用发愁。
解放后的50年代,现南郑县所管辖区域内的许多人都在褒城县工作,撤销褒城县后,他们都留在了勉县工作。胡青云、高台人,原红庙乡党委书记;马建发,黄官人,红庙乡党委书记;吴自杰<笔者的岳父>,红庙乡党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王中一,高台人,办公室秘书;1995年11月撤区并镇后褒城镇第二任党委书记王忠志,阳春镇人。在勉县范围内工作的南郑县人更是不计其数,他们都是原褒城县的最有力的印证人。
我写的这一段可能没有实质性的意义,但它却是褒城县实实在在存在的现代史。我拍了几张照片,一张是苇池坝的标志,一张是石梯坡的山型,一张是陈村水库,还有一张是陈村观景点,其中凉水泉水库下面立了块牌子,上面写着“褒城县高台区凉水泉水库,立于一九五六年三月”,手机拍的照片根本看不清楚,只能站在跟前才能辨认。
故地重游,心里万千感慨无以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