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领悟课文语言的神韵中移情
当儿童在感受课文形象为之动情时,情感趋向高涨。教师从孩子的面部表情、从朗读的声调、从发言的描述中,能敏锐地觉察到情感的浪花正在孩子心头涌动,这是教学成功的契机,应牢牢把握,并顺势将教学过程推进,从细读进入精读。当然,这里并无明显的界限,常常是即时进行的。所谓“精读”即是读课文精彩片断、词句,读出其神韵。中国的语文教学,历来讲究领悟语言的神韵,这是由汉语言本身丰富的神采所决定的。学生在前阶段的细读中,往往顾及情节的发展变化,顾及不到语言较深的内涵。到精读阶段,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开始转向文本的语言,在教师的引导和本身情感的驱动下,学生会全神贯注地注意那些深浸着作者情感的词句,其间寄托作者的情感、意愿,乃至整个心灵。因此,在精读读出语感神韵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更深地理解语言,感悟教材语言的形象和色彩,从而使学生被激起的情感得以深化。在学生动情之时,教师随即引入课文中的传神之笔进行欣赏。
在领悟课文语言神韵时,教师要将学生的情感移人课文描写的对象上。这虽是儿童一种情不自禁的情感流向,但是需要外力强化,具体操作即通过语感教学进行:借助比较区别、借助想象展开、借助语言媒介,从语言的内涵、形象及情感色彩,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作家的情感、意愿。在深深为之感动时,孩子的朗读、孩子的答语明显地表明,孩子在动情之中,情感已不知不觉地移到课文描写的对象身上了。即所谓“我他同一”,达到身临其境的境界,使情感弥散而趋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