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无感》那首歌,我对王一博先生起了好奇心,我去百度了他,原来是我们河南的娃,洛阳人啊!突然就亲切了起来。看了他的履历,很小就开始跳舞,比赛出名后被选去做练习生,苦练四年,每天十四个小时,每周每月每季度都要考核,最后他好像是全部拿了满分毕业的,艺术生里的学霸啊!难怪他跳舞那么惊艳,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我欣赏靠努力取得成绩的人,我也欣赏优秀的人。但也仅限于欣赏,还算不上追星。不是对追星有什么偏见,我对明星本没有任何概念,也无所谓偏见,纯粹是基于对自己了解的判断。我就不是个会追星的人。
我是个不看电视、不看综艺、不看电影的人,同学追星的时候,我没追过,同事追星的时候,我也没追过,我对与自己无关的人和事从不关注。要知道我过的一直是集体生活,上学住宿舍,毕业后也住宿舍。这两年搬出来独居,也常有朋友借住。没有女生不看电视电影,只有我。
可能有人觉得没看过明星帅哥的人,看了就容易上瘾,不至于。室友那么多,总会遇到一些异常执着的,我也被动看过几部剧。
一六年的时候,宿舍搬来一个苹果般的女孩跟我同住,圆圆的甜甜的,很会撒娇,很爱粘我。她也追星,且不止一个,只要在宿舍就抱着电脑又喊又叫。比较好的是,她不喊老公,喊名字。不好的是,她喊人喜欢喊叠字,我名字叠起来和她偶像同名,每次她喊人,我都傻傻分不清,我应错了,她便头一仰嘴一张笑得张扬。
我俩的床垂直放,基本头对头,她每每扭头便跟我分享,日复一日,屡败屡战。终于,半年后一个书荒的假日里,我被她安利成功。起初看不进去,几度放弃,又耐不住她锲而不舍,最后追剧成功,她喜得跟范进中举一样。其实看进去反而觉得挺好,和看小说一样。但看过就罢,浅尝则止。
一三年以前我完全不看电影。大学时同学拖都没能把我拖进电影院,票都买了,我不进去。工作后我一个同事惊闻此事,给我做了深刻的思想工作,他是个电影迷,本人撕漫男的那种,精致又文艺,我无法拒绝他的安利。当然主要也是他品味好,选的电影好,且愿意下载好在公司大会议室投影给我看。那时候天天加班到晚上十一点,能翘班看电影,我又不傻!一周一部电影,我看了三年,才养成偶尔看电影的习惯。但还要有人强烈安利且陪我去,还需有时间有心情,所以去电影院也屈指可数。
我培养一个习惯真的特别难。天时、地利、人和、我高兴,一样都不能少。如果你说这样的我能培养一个追星的习惯,那得是“在天有灵”的因缘!
长这么大,我只有一个长期习惯,看书。能养成也不是我的功劳,全靠我爸妈。
我小时候也是看过电视的人,也曾是个正常的娃,我看电视追随我爸妈,他们看啥我看啥。
我爸喜欢看《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太平天国》《钢铁是怎样练成的》等历史、武侠、战争剧,喜欢看体育节目,他会边看边口若悬河讲给我们听,那煽动力,无人能敌。
我妈喜欢看《红楼梦》以及家庭剧,还喜欢看《今日说法》《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正大综艺》《曲苑杂坛》《半边天》……她会边看边分析人和事,说看电视也要学习长本事。
他们共同的爱好是看新闻,早间新闻、午间新闻、新闻联播、晚间新闻。我们家在新闻时间可以不干活、不写作业,当然也不能出去玩,会被抓回来。小时候寒暑假每天追四场新闻,我一个没出过镇子的村姑吃饭都要跟家人讨论国际大事。
我为什么不反抗呢?因为我家只有一个台,中央电视台,我妈从不看别的台,到现在都是,无比专一。我对外界的审美都是中央电视台塑造的,还是二十多年前的中央一套。
如果你们看过那个年代的剧和节目,应该能够理解我,那审美和现在差别真挺大。而且从小培养的审美,哪怕长大后理智上明白了,但情感上无法转变。总之,我对男性的审美完美继承了我爸,黝黑粗犷、豪迈健壮。
我看书也被他带偏了,他给我推荐的书,都是我们一起追过的剧,比如四大名著,比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了还不算,还让我背“生命的意义”,写读后感。我爸告诉我那是世界名著,世界上最好看的书,电视剧都是根据书来拍的,从此我就觉得追剧没意思了,小孩子真好骗!
刚好上初中以后住寄宿学校,往后十年的求学生涯,和电视无缘,那年月也没网,只能看书。上了大学,别人拉我去网吧,有人打游戏,有人追剧,我追书。
就这样用十年青春养了一个习惯。
我活得像个古人,朋友评价“互联网绝缘体”。不是我不上网,而是我上网一般只看书、学习、查资料。朋友常说,我们的网络世界和你的不是一个世界。
不要问我为什么没有少女心,一个听战争和武侠故事,看新闻和名著长大的孩子,能培养出什么少女心。我没有去行侠仗义,那是我体力不行,小时候的梦想其实是当一名女特警,尤其在看过《女子特警队》之后,除了军人,我再没有想过追星别的群体。像宋朝的词人里,大家都喜欢苏东坡,我喜欢辛弃疾,只因为他是个将军,后来喜欢上李清照,也不是因为她的词,而是因为她那首夏日绝句。
没办法,我对男性的审美来自男性审美。按这个标准,现在的男明星其实都不太符合我的审美。当然,过去有符合我审美的男明星,我也并没有追过星,我尊重别人的追星,但我自己和追星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