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看到旁观者日记:“今天中午吃饭,邻桌有一对年轻夫妇,带着两个孩子,大的女孩七、八岁,小的男孩不到一岁,爸爸一直看手机,妈妈照顾两个孩子,催促了两次爸爸吃饭,爸爸不理会,还是一直看手机,小的哭闹起来,貌似他也不受影响,一会儿服务员过来了,估计是有些看不下去了,帮妈妈抱了会孩子让她吃点饭……最后妈妈没吃完打包,抱着孩子去买单……这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女人不想结婚的原因吧!”
旁观者已经看出一个家庭破裂的隐患,可是男主人却一派逍遥浑然不知(真希望当时老天牵线两人添加微信,让当事人能看到)。正如俗话所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现实生活中类似的情况不胜枚举。人生太多陷阱更是如此,几乎每个人都曾目睹他人往火坑中跳的悲剧。笔者就多次看到创业者开店犯致命低级错误,但只能眼睁睁看着走向倒闭。见死却不能相救,太怕多管闲事被斥责还可能惹上官司。要不然怎么会有“袖手旁观”这个成语呢?
笔者自2003年开始探索创新保障机制时就经常思考这种现象。由于创新的源头——灵感的产生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和随机性,谁也不能人为控制,更不能完全按照岗位专业进行分工。大量影响国计民生的社会问题往往是在其位谋其政的当官者迷,处于基层的普通群众有最切身的感受,故为民者清。
对于我们具体个体的人,自身问题萌芽时特别不容易警惕而容易掉以轻心,不知不觉就会熟视无睹和麻木不仁,见怪不怪了。现实生活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常态。局外人特别是新碰到的旁观者比较容易发现老问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就是这个道理。
遗憾的是,在国家高度重视创新提倡万众创新的新时代,仍然未建立创新保障机制,人们发现了自己本职工作份外的问题,产生了解决问题和创新发展新思路和灵感,大多还只能袖手旁观,眼睁睁看着当局者走弯路甚至误入歧途跌入万丈深渊。这种现象堪称旁观者的窘境,也是一种创新者的窘境。
问题是创新的源头和起点,灵感是创新的灵魂和核心。灵感是任何正常人大脑都可能随时产生的新想法,但灵感的产生具有随机性和偶然性,突发的灵感往往与自己专业或本职工作无关。大多数人都任由灵感稍纵即逝,形成人类创新资源的巨大浪费。
创意无限,灵感是一种全人类都应该高度重视并采取行动尽力保护的资源。
笔者在探索提高人生质量的系统工程——美好人生工程的过程中发现:小小日记是保护创新灵感的有效工具。笔者倡导人们养成记灵感日记的习惯,在此基础上提出创新保障机制构想:国家应立法激励全体公民积极参与创新,对发现问题、突发灵感均应记录下来并提炼精华转换成建言提交。单位无论大小均应设立创新保障机制为创新提出者搭设平台或牵线搭桥,组织评估完善并设施实施,取得创新成果向建言者进行激励回馈形成创新的良性循环。
对于个体的人,也应该欢迎旁观者提出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于他人提出的问题和建言、分享的灵感和创意,也可参照创新保障机制进行闭环管理,解决问题提升人生质量促进人生的发展。
在国家没有普遍建立创新保障机制之前,单位和个人也可以自觉行动起来。特别是家长都应该从小带孩子养成发现问题和捕捉灵感的习惯,最好把日记工具用起来,及时记录遇到的问题和大脑萌生的灵感创意。尽可能转换成有针对性的建言日记(沟通日记)直接或委婉提交给当局者。
提醒建言可用小纸条、发电子邮件或邮寄一封书信,网络时代更是书信物以稀为贵,收到信件很意外,更可能引起重视。旁观者不必计较个人付出,养成写问题日记和灵感日记的习惯对于自己和孩子锻炼感知观察能力、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其效果要远远好于应试教育体制下的命题作文。
除此之外,每个人一生之中都可能遇到突发事件,特别是目击他人行为不规乃至犯罪特别是领导干部腐败,旁观者用日记如实记录就是第一手证据。目击者出庭作证亮出第一时间写下的亲历日记远比口头回忆更具法律效力。若更进一步在现场拍照、录音或录像还能进一步加强证据的法律效力。很多种情况下,真相也是稍纵即逝,旁观者关键时刻有意识捕捉记录意义重大。如此日记是铁证如山,对于反腐倡廉、预防犯罪、奖善惩恶均可发挥积极作用。
美好人生工程创新观点:目击者将现场如实记录下来并积极作证就是见义勇为。强烈建议国家尽快制定《创新保障法》,激励旁观者、目击者第一时间记录真相。不妨将11月22日设立为诚信日记日,大力宣传和倡导旁观者写日记并设法最大化发挥其社会功能。
为尽快终结见死不救和袖手旁观的不良传统,让旁观者写日记蔚然成风,建议宣传教育部门、纪律检察部门、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各类学校均可常年举办“旁观者日记大赛”,帮助人民群众培养写日记的好习惯。海选旁观者日记,甚至每年评选并编撰出版年度《旁观者日记》或《旁观者说》!
美好人生工程发起人、创新保障机制建言人李明强2021年4月1日、2022年1月23日修改2月25日再修改2023年10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