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第四节 体系:建立个人认知体系其实很简单
关键词 : 搭建个人认知体系——触动+连接
书中摘录 :
1. 知识不一定能给我们带来认知能力,而认知能力必然包含有效的知识。
2. 体系的本质就是用独特的视角将一些零散的、独立的知识、概念或观点整合为应对这个世界的方法和技巧。
3. 搭建个人认知体系的真相:打碎各家的认知体系,只取其中最触动自己的点或块,然后将其拼接成自己的认知网络。
4. 触动学习法:我们潜意识的感性能力完全可以作为学习的筛选器——通过情绪触动,识别与自身需求结合最紧密的内容。紧紧地抓住这些内容就可以让自己处在舒适区的边缘,高效学习、快速提升。我们不需要全盘掌握他人的知识体系,只需要掌握那些最能触动自己、离自己需求最近的知识。
5. 当一个新知识靠近我们认知圈边缘的时候,触动产生了,但触动产生并不意味着连接紧密。如果不及时强化,新的触动点很可能停留一段时间之后就又“飞走了”。为了留住它,让它成为自己体系的一部分,就得想办法和它发生关系,产生连接。这种连接越多越好,但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解释新知识,这会促使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对新知识做出反应。
二是在需要的时候能够顺利提取知识,提取不出来的知识就是伪触动。
三是在生活中能够经常练习或使用这些知识,因为实践是产生强关联的终极方法。
我的感受 :
首先,本节作者详细的介绍了搭建个人认知体系的方法,那就是通过触动学习法掌握贴合我们实际需求的有效的新知识,然后通过和已有知识体系创建连接来内化知识,形成个人的认知。的确,知识是形成认知的工具,新知识是扩展认知边界的媒介。于我而言,受书中图片启发,如果把个人的认知体系想象成每个人独特的小小星球,那么这小星球应该是存在于由海量的知识和信息形成的浩瀚宇宙中,我们体系的外围附着大量我们主动或者被动接触到的各种知识和信息,这些大气层一样的知识和信息如果我们能够加以连接则内化为更深一层的经验技巧或者方法规律,在层层经验技巧和方法规律中我们每个人又抽离出各自独特的看待他人、社会、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种种评判标准和价值观。最终,一切的一切,层层知识的累积,都是为了抵达认知体系的内核——自我认知——输送能量和养分。没有内核自我认知的知识体系星球,很容易被他人的认知体系星球牵引或者被能量强大的知识碎片或者信息小行星冲击,因为自己这个体系是涣散的、内核是不坚固的。
其次,本节作者在强调两个关键词,那就是触动和连接。何为触动,又为何只选择触动的那些点?因为其它的知识体系星球再美丽,再fancy,也没有必要给人家逐一分解然后一点一点吃掉,或者像做全身CT一样一点一点去扫描,一是拆不动二是吞不下三是没必要。只要打开我们的感觉看到最能触动我们的那些光点。看到之后,恐怕远远观赏一下这些美丽的星星点点,也仅只是蜻蜓点水,雁过无痕。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最重要的还是要“行”,要在体验中创造连接并内化吸收。这两个步骤,就是在为自己的认知体系星球“添砖加瓦”。
最后,本书作者推荐我们每个想要成长的人进行每日反思,这跟居燃老师和各位伙伴们倡导的生命日记如出一辙。我本人是这一行动的践行者和受益者,目前每日反思已经不间断的记录了一年零二个月,如果算上以前的稍断续的时间更久些。如果说我收获了什么,那就是,我更加能看到我这个小星球的运行轨迹,相比以前的混沌和无序,我逐渐有了自己的思维和方向感,我更加能够感知自己和外界了。
书中推荐 :
建议每一个想成长的人都去进行每日反思,因为它可以提高自己对生活细节的感知能力,不会让日子像流水一样哗哗流过而什么都没留下。不过,和一般的日志不同,每日反思不是记流水账,而是留意每天最触动自己的那件事,不管是好的启发还是坏的体验,都写下来复盘,写得越细越好。一个触动点若是能转化成一个认知晶体,我们的生命质量和密度将远远超过那些不反思的人。面对生活中信息的滚滚洪流,触动真是最好的筛选器,它能让我们免受洪流的冲击,从容而体面地行走在人间。
欢迎分享,越分享越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