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在追求自由,可是你要问有多少钱才是财富自由,很少有人能回答。很多时候,穷富只是我们心里的感觉而已,而这种感觉最初是来自于父母。
小天是我的大学同学,不久前我们我们聊天,他说他毕业那年,用自己第一个月的一半买了一部1300元的psp游戏机。即便他知道买了也不会玩,但是他还是要买。
小天小时候曾和父母提出过买psp游戏机的事,结果被家长以各种理由搪塞掉。结果每次下课,小天都站在同学身边看着人家玩,同学玩累了,他才能借来玩一会。
“这是我儿时的梦想,所以现在我有钱了,我一定要实现它。”有多少人和小天一样,在儿时被拒绝的东西,成人后才能实现?
父母哭穷,剥夺了孩子原本的梦想。
想必很多人都和小天有过相同的经历,如果买学习用品之类的,父母毫不犹豫地付钱;如果买玩具或者参加课外的活动费用,不少父母都会以各种各样的借口来拒绝。如今,当我们面对孩子想要买玩具等要求时,有多少人又在重复着父母当年的话:
“妈妈上个月不是刚给你买过玩具吗,现在我手里没有钱了。”
“没钱,我们除了买吃的,什么都不能买。”
“爸爸妈妈上班很辛苦,我们不是有钱,是穷人。”
其实,我们并不是真的拿不出这点钱,而是觉家里有玩具,没必要再花这笔钱。我们会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对的,认为这样会让孩子变得节省,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
02面对孩子想花钱时,向孩子“哭穷”是很多父母常用到的方法。
长此以往,孩子会认为“花钱是不对的,省钱才是对的。”殊不知,这个信念很容易滋生一种强烈的“我不配”感:不敢花钱,也不敢对自己好。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学校组织夏令营,行程中还安排学生去清华北大等名校参观,让孩子增长见识,很有意义。
全程花费大概1000元,在外面玩一周的时间。很多小伙伴在老师说完第二天,家长就付钱报名了。我内心也渴望和同学们一起出去玩,可是我回家后压根没敢跟家里说。
因为我觉的即便是说了,妈妈也不会同意我花这么多钱出去玩。之前已经有过太多次因为和学习无关,而所有的请求都被父母拒绝的例子了。
那次夏令营,我的同学们还参观了北京航天博物馆,参观途中,有幸偶遇到了我国第一位登上太空的航天英雄杨利伟,还和他合影。夏令营结束后,有的同学就拿着和杨利伟的照片跟我们显摆。并且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班里的话题都是围绕着夏令营。
我们没去夏令营的同学只能艳羡地听着同学讲旅途中的趣闻。一天放学后,我把同学们和航天英雄合影的事,像新大陆一样告诉妈妈。
妈妈只是不解地问,“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怎么没听你说,要是知道也给你报名一起去多好!”那一刻我特别失落与后悔,没有提前把这件事情告诉父母,以至于错失了这次机会。
如今,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近二十年,我以为我早就忘了,可回忆起来每个细节都是那么清楚,仍旧是满满的遗憾。现在我也当了妈妈,除了在学习条件上尽量满足我的孩子们外,在吃穿住行上,也尽可能实现他们的小愿望。我绝不会说,“妈妈没有钱,咱们买不起。”
我不想我的哭穷而让孩子遗憾一辈子。
03
在家长“哭穷”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骨子里多半是自卑的。长大后,不敢享受好的东西,买东西也只挑打折的买。这样的孩子,他的内心极度缺少安全感。
哭穷思维下养育出来的孩子,物质欲会特别强烈,容易走极端。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大学生因为裸贷而频繁出事导致自杀的一个原因。
从小我们就被灌输穷人的思想:我们家穷,但人穷志不穷;只要你好好学习,家里就是砸锅卖铁也供你……类似的话语翻来覆去地被家长重复无数次,孩子心理压力特别大。
被哭穷长大的孩子格局都不会高,因为他们不爱与人分享。他们怕自己的玩具被人弄坏了,害怕自己的零食小伙伴吃完。这样的孩子,未来走向职场又怎么会受欢迎呢?
被哭穷教养长大的孩子会自卑,因为长时间处于自己的愿望得不到满足的状态,很容易产生认为自己配不上拥有那么好的东西的心态。在与人交往中不够自信,内心常常有一种不安全感。
04
我们不要认为哭穷就能让孩子养成不乱花钱的好习惯,而是应该帮助孩子培养正确的财商。
我们来看看其他国家的家长从小是怎么培养孩子财商的:
犹太人:延迟满足。犹太人财商教育最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孩子延后享受的理念,这也是犹太人成功的最大秘密。
犹太人的父母让孩子相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通常很节俭,生活基本功能得到保障就可以;孩子们从小就被教育要懂得付出,懂得慈善,不光是为个人,也是为社会。他们告诉孩子们不光要保护自己的财产,同时要尊重别人的财产,损害要赔偿,侵占要付出代价。
英国人:合理消费。英国的父母在孩子5岁至7岁时就教给孩子钱的概念;7岁至11岁的儿童要学习管理自己的钱。等孩子到了16岁左右,不论是家长还是学校,至少会教会孩子使用一种以上的金融工具。
美国:要花钱,打工去。还记得《穷爸爸富爸爸》这本书吗,书里的小主人公的第一桶金就是靠给邻居打扫庭院以及做其他兼职获得。
这些故事并不是完全虚构,而是以生活为原型创造出来的。美国父母有句口头禅:“要花钱,打工去!”
鼓励孩子打工是教会孩子处理财务的重要手段之一。美国人常常将自己不需要的东西拿出来拍卖,而小孩也会将自己用不着的玩具摆在家门口出售以获得收入。这样能使孩子认识到:即使出生在富有的家庭里,也应该有工作的欲望和社会责任感。
也许是受了中国一句老话“君子言义,小人言利”的影响,我们通常羞于谈钱,且目前中国没有任何学校会对孩子们进行财商教育。要知道,而巴菲特在5岁就已经开始做生意,11岁就学会炒股了。
我们不一定把孩子培养成巴菲特,但一定要让孩子对金钱有概念。
让孩子明白“多努力才会多得”的理念,学会通过劳动赚取相应的报酬,以及“权利与义务”的观念,等孩子长大后就不会因为金钱运用不当而付出惨痛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