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工作室送培送教,聆听了同课异构《有余数的除法》这两节精彩的优质课,让我不得不感叹,要上好一节公开课真不简单,不止磨身,更是磨心。
第一节课由工作室方杨燕老师率先展示。
经过前期的理论学习及探究摸索,领衔人陈老师鼓励大家采用“社会化学习”的教学方式,即15分钟的共学+20分钟的质疑深化+5分钟的当堂检测与总结提升。本学期送教送培的老师都在借班上课的情况下积极实践这种学习模式。
方老师以学习单为媒介,教会学生如何预习,并在学生充分预学的基础上进行课堂组内共学。她教态自然,语调亲切,不断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中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
最后送学生一张奖状,这个课堂评价方式不错,有新意!
第二节由主办校洪老师执教。这是一位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细节处理不着痕迹,恰到好处。近期已听过四位教师执教过本节课,每位老师都有不一样的风采,她是唯一一位在课堂上说道这样列式的道理,因为要求“10里面有几个5?”、“11里面最多有2个5余1。”我一直认为这样的强调是必须的,孩子要从本质上,即除法意义的角度去理解为什么这样列式,而不是所谓的“总数÷每份数=份数”。
最后的方法总结有点睛之效。
不止让孩子获得知识,更要习得学习的方法。
但两节课听课下来总体感觉学生的学习还是比较浅层次的。体现在学生知识建构缺乏足够丰富的体验,对话交流难以触及思维深处。
于是我开始思考,什么是深度学习?在没有经过长期小组训练的班级实施“社会化学习”,如何达到深度学习?
知识包含有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表层结构揭示的知识的表层意义,反映的是“对象、情境和概念”。深层结构揭示的是知识的深层意义,其中蕴含着思维方式和价值倾向,反映的是人的精神世界和价值世界。深度学习就是指超越知识表层结构而进入深层结构的学习。
从教师的角度看,学生要达到深层学习需要教师对教材有精准地把握,只有研究透教材,才能发现深层次的教学点在哪里,才能做到教学的深入浅出。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深度学习是指进行深度思维的学习,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思维能力。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郑毓信教授的“以做促思”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