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发愤的草莓
刚刚坠入爱河的朋友,往往会患得患失。
投入吧,生怕这段感情最后是“竹篮打水”的遗憾;不投入吧,又有“锦瑟年华谁与度”的惆怅。
这种情形,和时间开销初始记录者的心态太像了!
记吧,不知道这些数据到底有什么用;不记吧,内心惴惴不安:如此一个不明觉厉的自我管理手段,不坚持坚持好像又说不过去。
咦,为什么不先好好享受那个过程呢?管他结果呢。
当然,这次不是来泼各位冷水的。
我想治治小伙伴的“纠结矛盾症”,说说记下来的时间开销数据到底有什么用。
一、怎么用上记录的数据
关于时间开销记录的统计,目前没有权威的标准。看《奇特的一生》书上,柳比歇夫对时间开销统计做得相对简单,只是分类别计算时长。
作为一个4年多的时间开销全记录持续地者,这次从“回顾”的角度来说说我的方法。
1.关注重要指标
记录当时迅速而不加思考,你来不及记住什么事情到底花了多少宝贵的时间。
等到回顾时,就可以揣摩揣摩这些对象了。
我把它们称为“重要指标”,包括你所关注的某个类别,某个项目或者某个事件的耗时。
(1)某个类别
就像记金钱账后,你会分分哪些钱是花在衣、食、住、行上那样;时间开销记录也可以按照既定的类别进行分类查看。
分类可以按大分类以及小分类查看,比如大分类可以有身体、家庭、素质、兴趣、社交、工作、生活,在家庭大分类下的小分类可以是父母、爱人、孩子、其它等等。分类的内容可猛戳我的文章《分类,不只是要你好看》了解。
这是最基本、最简单的统计方式。
另外,还可以自己在统计时临时添加其它分类。比如“输入”类,可以合计“阅读”“学习”等小类别的时间;“输出”类,可以合计“写作”“分享”等小类别的时间。
如果你精力旺盛,不妨试试理财天后胜间和代在《时间投资法》所提到的“消费、消耗、投资、浪费”类别,进行四方面的统计。
(2)某个项目
这里的项目不一定是大项目,可以是相对复杂的任务。当你完成一个相对复杂的任务后,对这个任务的前前后后时间进行统计。
通常复杂任务会分解成小任务在许多天内,统计时就用一个关键词将各个时间长度串联起来,得到结果。比如说举办一次沙龙活动,从开局投入到完美收尾,需要耗费你多少时间。
如果这事是常常进行的,这时间消耗是否让你感觉太多了,能否在什么环节上缩短时间开支呢?如果这事是你第一次尝试,下次心里再完成相似类型的事件,心里就有谱了。
(3)某个事件
有的人会认为某事特别重要,或者跟目标联系特别紧密,那么可以单独看看这事的时间投入。
比如,关注写不同的文章的耗时。平均下来可以了解自己大概一篇文章起码要多少时间才能成形。还可以看看每一天的睡眠、运动的时间是多少,是否达到你的自我要求标准,如果没有达标,则思考能否如何改进。
还有的事件实际进行时比制定计划时,预估的时长要多出许多,一旦在时间开销记录中发现了,可以激发思考原因与对策。
2. 关注占比平衡
除了关注具体的耗时数字以外,还可以考察时间占比。也就是看看在一段时间维度内,各大类别的耗时占总时间的比重是否平衡。
不是很多伙伴喜欢画各式各样的“生命之花”,用它来制定月度计划吗?如果你的生命之花是有画出计划的时间比例,那么,月底就可以拿着你的时间开销记录去比对了。
有的朋友会嚷嚷,自己的生活无法兼顾这个那个。好,经过前后对照,你可以说说感受,想想为了达到理想状态,能否做出什么样的调整。
注意,平衡不是平均,不是说各个大类别的耗时需要一样多,而是让你感到平和,更强调自我感受。
要注意这个“时间维度”至少在“月度”,如果站在周度上考察,时长太短。
3. 关注特别情况
以上两点是同个月份当中的统计方式,我们还可以试试不同月份间的对比。
比如,关注在不同月份对比中,耗时差异较多,或者占比变化较大的类别。
做到及时发现这一点,必须是你对自己每个月的基本数据相对熟悉,这就需要依赖到上面第1点讲的“关注重点指标”。像我在记录中了解到,每月交通是22小时左右,起居是65小时左右,休闲是22小时左右,构建与维护个人管理系统是30小时左右等等。
当某个月的数据出现的比较大的波动,就要了解一下是什么原因,看看对生活和工作有何影响以及如何应对。
像我的睡眠,前几个月稳居225小时左右,近个月在245小时左右。找到原因是连续好几天8点多哄宝宝睡觉时,不小心跟着睡到第二天天亮,虽然睡得更多了,但作息打乱,反而第二天不是特别有劲头,加上前一天的日计划没画上圆满的句号,也影响到后续任务的开展。于是让老公帮忙提醒和监督我。
二、这里起码有三点前提
从上面叽哩呱啦说的内容中,你或许能细心地发现,能做时间开销记录的统计,最少要有三个前期准备:
1.有工具
这里的工具指方便统计的工具。
如果是纯纸笔记录的话,后期统计方时很费事,主要是效率低。当然,如果不强调统计的话,只用纸笔记录更能感受到时间开销对自我内心触动。
如果从方便统计的角度出发,不妨用上时间开销记录软件。是的,有了洗衣机,为啥天天用搓衣板呢,除了有时间,有情怀以外。
只要记录软件自身有类别查看,类别比例,搜索查看这些功能,基本上也就够了。如果还不能满足你,再加上excel强大的统计功能,有多好玩就多好玩。
2.有分类
记录时间开销不是单纯记录一个事件就完事,还需要记入事件所属的类别。
无类别就像把所有的衣服统统塞进一个柜子,而没有运用多个抽屉或空间把它们分开,显得散乱。
有类别看起来整齐划一,最重要的是方便管理与掌控,精简为几大类几小类,容易以更高的站位进行比对。
3.有目标
记录的时间开销结果如何比对,关键得有参照物。这里的参照物,自然是你的目标。比如,月度的时间开销统计,自然要与你月初时所制定的月计划相比较。
没有目标,记录的结果很难说清好与坏。这也是为什么有的小伙伴会困惑于不知道日常要怎么做回顾的原因。因为压根都没有制定计划,要拿什么来评估呢?
没有目标, 最起码要有自我要求,比如要求自己运动多少小时,几点到几点是是夜休时间等等。
三、记录结果的另一种玩法
上面只是介绍了时间开销记录结果的第一种玩法,即回顾型的统计,往回看的模式。
这里还有另一种玩法,是往后看的模式,即预测型的统计。
也就是说,如果你的数据记录比较客观的话,未来变化不大的话,是能够做出一些预测的。
比如,我一个星期顶多就写多少小时的文章,写1000字需要多少小时,按这样的速度。如果不提高速度,我想要达到500万字的书写量,至少需要多少年。
如果我想提前达到这个量,就得想办法提高速度,或者增加时间的投入量了。至于怎么做,需要自己动脑筋去解决。
结合过往的这些数据,也能知道自己每天、每周、每月或每年的可自由支配时间平均是多少,为未来制定计划时的时间预估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还可以算算未来陪父母爱人和孩子还有多少精确的时间。那么,呆在一起时,就更加珍惜了,好好相处,好好说话,每一天心情都棒棒哒!
时间开销记录是否需要统计,就看你自己的意愿。如果你说不清统计的意义在哪里,其实并不一定需要统计。
因为记录的过程本身就有意义,它能让你成为“二阶观察者”, 在执行事情时,能够顺便多出一个监督自己的分身,时刻关注自己是在投资时间,还是在浪费时间。
也就是说,当你在记录时,也是在监督自己。
说到这儿,你们可以放心地去记录时间开销吧。
(未完待续)
原创|发愤的草莓
4年时间开销记录经验,上班工作,下班带娃,闲时阅读,5点码字,抽空做分享,偶尔接咨询,帮您在成长中省时、省力、省心。
系列文章,往期直达车——
图说timemeter界面——我为时间做账本(10)
TM不是他妈的意思——我为时间做账本(9)
“业余选手”也可以上——我为时间做账本(8)
一纸一笔走江湖——我为时间做账本(7)
连尿尿的时间也要记吗?——我为时间做账本(6)
有分类,不仅是要你好看——我为时间做账本(5)
时间是什么玩意?——我为时间做账本(4)
从《奇特的一生》开始——我为时间做账本(3)
请写下你的初心——我为时间做账本(2)
记录时间开销的初心是什么?——我为时间做账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