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直在学习理解,关于爱的包容。
如果喜欢她的多愁善感,自然不能抱怨太多她决策时的优柔寡断,如果仰慕他的温柔体贴,自然不能过高期待对方的杀伐决断。
他和她相识的开始,来自县城的那所初中。
虽然来自同一所小学,但是不同班级寂寂无闻的他们,并没有在熙熙攘攘的校园里互致过一次产生交集的笑脸或眼眸。
幸运的是,他们都把握住了各自班级仅有的几个名额之一,用成绩考进了那所县城的重点初中,并且分配在了同一个班级。
初中校园里的相识并没有多么的青春小说情节,虽然是在同一个班级,但大家回忆起来对彼此最初记忆的时候,都是过于朦胧。三年里的交集乏善可陈。
他一直觉得她是一个略带冰冷不多言谈埋头学习的文静女孩。扎着的马尾衬托她的利落,一副感觉度数很高的眼镜让他觉得她心思不在班上这群刚步入青春躁动期的同学,更无心各种纷纷扰扰儿女情长,周末也不会和同学们一起玩耍而是会独自回县城的家。对她的形象认知很像名字的感受,冰清玉洁,晶莹剔透,还带点冷漠。读周敦颐的《爱莲说》的时候,往往能浮现她的形象。
她对他的感受就是班上一个和谁都能聊得开的男生,不太正面的比喻就像中央空调,跟哪个女生都能“勾搭”上。但后来深入了解后其实不过是性格上的开朗阔达,多数时候同学间都能互相聊到一起的随和,并未有过多的冒犯与越界。而喜欢打篮球的他大咧咧之余似乎有点符合年纪的装酷耍帅,班上也算半个风云人物,好像也认识不少其他班的学生。作文写得不错,经常会被语文老师拿来当范文表扬。至于更多的了解,也只是同学室友的闲聊中略有耳闻。
好像就是一种“一个对对方敬而远之,一个对对方满不在乎”的状态下做了三年的同学。他能想起来的第一次对话交集都是在初三前后桌的时候。
而关于两人的初中,也在毕业茶话会上,她邀请他和班主任一起合照的那一刻,所定格。
仅此而已,很纯粹的三年,纯粹得甚至是相对陌生的同学关系。互相之间没有过一丝试探与靠近。尽管此时他知道有几个要好的朋友喜欢她,尽管彼时她听闻不少仰慕的室友讨论他,但在他们互相的心目中并未有过对对方的一丝波澜。
三年的初中时光,青春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那个并不发达的小县城里,在那个信息闭塞纯朴的年代中,一切从稚气未脱到青春萌动过渡的躁动,都随着中考的最后一道铃声,回归平息。
但人生的剧本情节总会被缘分的美妙所起伏。中考都考出了优异成绩的俩人,被那群重点高中,
分配在了同一个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