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从昏迷中抢救过来之后,医生想了解他是不是完全清醒,故意试探他:“你以前抗美援朝打仗时咋拿枪的?”他立刻左臂伸出,右臂弯曲,做了个扣动扳机的动作。医生笑着说:“你看,不愧是老革命啊!”但是他的情况并不好,血糖和血压很不稳定,时不时就会进入迷糊状态,所以我们这些陪护必须时刻观察他的气色、眼神、表情。
为鼓励他,我给他讲起了张叔的故事。我说:人的精气神很重要。我们的大老板,头里边长了个瘤,年前去武汉医院做了开颅手术。他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做完手术没两天,就非要下床练习走路 不可。虽然刚开始控制不了方向,掌握不了平衡,走得歪歪斜斜,但是渐渐就灵活了,恢复的也特别快。我说:你也不能总躺着不动,躺时间长了,好人都变成病人了。你感觉精神好的时候,就让我们扶着你走走,稍微活动活动筋骨。
大姐夫的姐姐来看望父亲,她搬张凳子坐在父亲的病床旁,喊了一声:“叔叔。”父亲睁开眼睛看着她,用力握着姐姐的手。
这个姐姐说话有点喘,语速很慢。三年前心脏做了一次大手术。手术刚刚完成,还没来得及下手术台,就昏厥过去,没有了呼吸。医生随即又给她开膛破肚,做了第二次手术。她男人四十几岁出车祸走了,孤零零留下她,把两个还没成年的孩子拉扯成人。两个儿子家境都不是很好,为她做手术借了十来万外债。她说自己不怕死,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死是迟早的事。既然幸运,手术成功了,就要带劲的活着,多少还能为孩子们做点事,不能白白浪费了孩子们借来的手术费。
我在一旁对父亲说:你看俺姐,心脏做了那么大的手术,还给一家人做饭,还开荒地种菜种豆种棉花,多带劲。你可得向俺姐学习学习。
我们家乡有句俗话叫“老还小”。父亲有时候很像个孩子,比如说对子女的依恋、依赖;离开子女后缺乏安全感;做事情需要表扬、鼓励和安慰,甚至还要适当的“哄骗”和“吓唬”。
吃完饭后,我问父亲:“坐一会儿,练习走走路吧?”他委屈地说:“我的拐棍没带来。”大姐夫笑着说:“没带拐棍怕啥,俺几个就是你的拐棍。”然后二哥和姐夫扶他站起来说:“直起腰 !挺胸!抬头!”父亲果真照口令行动。他俩搀扶着父亲,在病房的过道上慢慢地行走,嘴里还哼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以后几天里,父亲都会在我们的搀扶下,走上两三个来回。
我们家也算是以“孝”治家。姐弟几个,在生活中虽然难免磕磕碰碰有些小摩擦,但在大是大非面前,都懂得忍让。在外人眼里我们几个以及我们的孩子们都很孝顺。每个孩子的性格、脾气、能力、家庭条件各不相同。大姐性格好强,有点刀子嘴,特爱干净,常父母洗洗涮涮。父母现在年纪大了 身体不好,天天吃药。大哥的小舅子是医生,所以经常根据父母的病症,买药送药。我们从小在农村长大,以前的农村还没有实现机械化,收割庄稼全靠人工。每到农忙季节,为了抢天气赶活,常常顶着太阳,弓腰弯背挥汗如雨。这样的生活不是二哥想要的,他对这种体力劳动的惧怕,让他从小立志好好学习,考上大学走出农村。他小时候有句经典的话是:妈呀,我一看见麦子就腰疼。当时收割麦子,就是一把镰刀。他终于如愿以偿的上了大学,酷爱学习搞科研的人,对于体力活和家务事是一窍不通。他对父母的爱除了节假日回家陪伴,就是物质上的给予,凡事能想到对父母有用的东西,都会想法设法买回来孝敬父母。二嫂的烹饪技术最高,每次回家,总是想方设法给父母做可口的饭菜。我虽然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经济调件也不宽裕,可我会在父母面前表现的乖巧,逗父母开心。我们之中最“孝”的要数二姐。我们几个或许徒有“孝心”,却常常因为各种因素不能在父母跟前尽孝。二姐却远不止有“孝心”,而且将“孝心”淋漓尽致地付诸于行动。端茶倒水、送饭喂药,按摩擦洗,她对父母的照顾无微不至。
看着二姐在父亲病床前忙碌的身影,脑海里有几幅画面像幻灯片一样循环播放。场景一:门诊的走廊里,一位年轻的父亲,怀抱着一个两三岁的小女孩。小女孩满脸泪水,又哭又喊:妈了逼哩,吃药太苦,打针太疼。场景二:一条泥泞的乡间小路上,一个年轻的父亲,宽厚的脊背上,背着一个三四岁小女孩。父亲强忍着慢性阑尾炎引起的肚子疼 ,不时腾出一只手抹去额头上冒出的汗珠。只是不知那汗珠,是因为疼痛、焦急还是因为天热而流。女孩得了一种叫“胆道蛔虫”的病。小女孩腹痛难忍时,就烦躁地用两只小手使劲地在男人的头和脸乱打。男人心里想,只要孩子舒服点,爱怎么样都可以。场景三:乡下老房子里,一个十来岁的小女孩躺在床上,脸色憔悴、嘴唇苍白、一双眼睛无精打采的半闭着。一个父亲坐在旁边,一只手轻轻地在女孩的肚子上顺时针抚摸,一双慈爱的眼睛里流露出疼惜的光芒。画面上的小女孩好像是同一个人,又好像是三个不同的人 ,而父亲却是同一个父亲。
昨天二哥和大姐夫照顾了一天一夜,早上八点,我和二姐帮父亲买了他爱吃的豆腐脑去换班。大哥大嫂提了一箱牛奶来看望父亲。父亲的情况还不是很稳定,血糖有时会高达27.8,有时又降到3.9。血压也跟着起伏不定。偶尔会出现精神恍惚,大脑不清醒,不认识人。他连大嫂都不认得了,但却认识他儿子,我的大哥。他有时甚至分不清我们姐弟几个的长幼顺序,但他始终没忘,他有三个女儿,俩儿子,而且无论他在怎样的迷糊中都能把我们几个认出来。由于他对我们付出了毕生的父爱,我们姐弟早已深深地刻在他的心口上,融进他的血脉里。
《弟子规》里第一句就是,首孝悌。孝敬父母,友爱手足,是中国几千年儒家文化所提倡和宣扬的伦理美德。孔子晚年说:人道之首是孝悌,那是人生的根。没有了根的人生,还能够幻想挺拔茁壮的人生之树干树枝,美艳繁盛的树花树果吗?我们兄妹五个,从小相亲相爱,从不争吵。年长的自然而然的疼爱照顾年幼的,而年幼的也是自然而然的敬爱听从年长的。
大哥心脏不是很好,住在农村,家里种十几亩地,还养猪,卖菜。我想,我和二哥常年在外地,家里父母有个小灾小病,买东买西的,都是家里的哥哥姐姐们,他们从来没跟我俩计较过。我俩现在既然回来了就多在医院照顾几天。于是我就对大哥说:“这几天有我和二哥在,你就先回家忙吧。我俩走了,只能多麻烦你们了。”二姐对二哥说:“明,你昨晚一夜没睡好了,赶紧回去休息吧。”到了第二天晚上八点多钟,二哥考虑到大姐和大姐夫身体不好,又催促他俩早点回家休息 ,自己一个人照顾。兄弟姐妹之间相互的理解和关心是发自内心的,是血浓于水、割舍不断的亲情。
望着病床上,衰弱的已经步入生命尾声的父亲,总有一些读过的句子会突然从脑海浮过。
当父母老了:不要责难他们大小便失禁弄脏了衣裤,他们也曾因此为你擦屎端尿;不要怪他们弯腰驼背脚步迟缓,他们也曾扶着你直起腰杆蹒跚学步;不要嫌弃他们把饭菜与口水流在衣服上,他们也因此为你喂过饭;不要烦他们言语唠叨含混不清,因为你曾牙牙学语,叽叽喳喳,他们却当动听歌来听。
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去看父母的背影,而是承受他们追逐的目光,承受他们不舍的,不放心的,满眼的目送。最后才渐渐明白,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任何人,可以像父母一样,爱我如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