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接到了女儿打来的电话,电话那头的声音很是高兴、激动。我温柔的与女儿问好!“早上好,唱唱!”(美好的一天从第一声问好开始,不是吗?!)
“妈妈,待会爸爸要带我去上顶上看雪。”女儿满是期待的说。
“哇哦,好幸福哦!妈妈也很想和你们一起去呢!但是我今天还有课,挺遗憾的。那你们记得给我拍照片哦!”我回答。
“妈妈,我们会把照片发给你的。但是我们怎么和老师请假呢?”她的语调明显多了一丝焦虑。
“恩,那我们实事求是的说吧。这样,请假的事就交给妈妈办了,因为这是妈妈答应你的。你就负责今天高高兴兴地玩耍吧!”我思索之后回答。
“好的,妈妈!”女儿又快活起来了。
挂完电话,我和班主任请假了,原因没有明说,只是说“因事请假一天。”不想因为我们家庭的教育理念问题给班主任带来管理上的不便。
之所以允许女儿请假一天,源自周三我和她做的一个约定(或者叫“交易”吧!)周三老师发了短信说第二天语文要进行第7单元的测验。说到测验,不知道女儿自己有没有压力,反正我和她爸爸是压力满满的。因为,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大半个学期里,在班级成绩满分遍地的环境下,女儿的语文测验没有一次突破90分。班主任还为此单独约谈我了。
所以看到短信后,她爸爸如临大敌,拿出语文说要给她复习,并说:“前几次有我的悉心复习,你才能考80多分的。”言下之意就是,如果不复习她肯定考的更差,她在学习上是无法让大人省心的,她是不被信任的。而我一贯的态度是不强求,如果她觉得需要复习就支持她,如果她认为不需要复习,就让自然结果惩罚她,即:“考试考不好,老师会批评。”同时,由于女儿在学前阶段是散养的状态,没有任何兴趣班,没有家庭作业,只是玩耍和看动画片。所以进入小学,与同学的起点不同,成绩的落后肯定是不可避免的。作为妈妈,我也是纠结着拧巴着过来的,因为我发现生气,在学习上对目前的她提出过高要求是不合理的不符合她自身的身心发展规律的。所以,我告诉自己也明确的告诉女儿:“不需要和别的同学比,和自己比!让自己每一天都有收获,每一天都是快乐的!”
这一次女儿异常坚定的说,“我不要复习!不复习我也能考94分以上。”看着她坚决的样子,我心里乐了。“行,那我们这一次就不复习。”
“妈妈,如果我明天考了94分以上可以请假一天吗?”女儿歪着头问我。“可以啊,如果你能考90分以上就可以请假一天。反正最近流感那么严重。”我说。其实当我这么说的时候,我是不相信她能突破90分的。她爸爸更是神补刀的来一句,“可不能偷看你同桌的哦。”“爸爸,我相信唱唱是一个诚实的孩子,她才不会这样做呢。”我一把搂住女儿。
于是,我们的约定就这样产生了。第二天送她上学的路上,她又一次和我重复了约定。我欣然接受,但内心依然有一个声音出现“她考不了90分的。”
当天下午,她爸爸就发来信息汇报了,说女儿自己去问老师成绩了,考了96分。哇哦,女儿的表现真的另外刮目相看。然后我们约定等试卷放下来之后,再和老师请假。于是就出现了今早的一幕。
其实,让孩子请假一天带上她去山顶看看别样的风景是多么美好的一种体验啊!
静下来独自回味这件事情,我发现自己作为妈妈是很不信任孩子的。不信任她能够自律,不信任她能处理好学习的事情,总之,就是不信任她这个人。因为不信任,就产生了各种控制的念头与做法。有时候即使口头说信任她,等问题出现时,总是立马补一刀,“我说了你就是会这样的吧……”比如,吃饭的时候,女儿太激动结果将碗打翻了,饭菜弄了一地,然后我们就会说“你看, 你就是这么粗心。我说了你会把饭菜打翻吧,你看……”
家长以一种权威的姿态、过来人的心态面对孩子时,更多的是把控、不信任,所以有各种各样的说教、限制,不好的预期。奇怪的就是当我们有不好的预设时,事情往往就会朝那个方向发展,然后家长就更有理由继续说教,从而形成一个封闭的恶性循环的模式。
这样做的结果是使孩子失去自我探索的过程,她对各种新生事物会产生畏惧心,不敢尝试,充满对自己的不信任,自卑感也随之形成。家长这时又会跳出来说,你怎么这么胆小啊?你怎么不敢去尝试啊?……
哦,始作俑者其实就是我们这些自以为是的家长啊!所以,要培养自信的孩子,家长要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真正接纳、信任孩子,让孩子自己去面对她的生活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与困难。当问题出现时,我们需要做的是积极参与解决为的过程,陪伴、引导和支持,而不是一味的职责,传递不信任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