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8岁孩子的妈,小学班主任。机缘巧合,让我有一定的意愿和使命感,去分享孩子的和成人的那些事儿。
于是,14号的晚上,我去给朋友的家长们进行了一堂非暴力沟通公益课。拖堂严重,1.5小时在很多额外的互动中延长至2.5小时,一起做了5个游戏,3个练习,2个家长当晚的个案应用,角色扮演,还有即兴的问答和跟随倾听。
开场白没有用原计划的介绍,而是如实分享了昨夜暴力的讽刺和沮丧,上午的觉察和踏实。公益课不是去展示完美的自己,分享真实的自己可能更是别人需要的。
那一刻,落了地,舒畅了。
我想这种感觉叫“在一起”,当我接纳自己,同时把自己的一部分安全感交托于陌生人,感觉甚好,再也没有顾虑,即使我第一次来到这个场地,第一次见这些人,第一次接受这么多临场的应变,包括设备意外的状况,但因为没有想要“完美”,一切都做着自己,反而整个晚上都很享受。
感谢朋友给我如此多的肯定。还有陌生家长们的反馈(+热心家长DIY的甜点,吃了还带回给女儿一堆,女儿说很好吃)!它们都是珍珠,分享交互的时刻都是珍珠时光……
就像某位家长说的:育儿方式没有好坏,尊重老公的方式,每一个成员都很重要。非暴的目的就是通过建立联系使我们能够理解并看重彼此的需要,然后一起寻求方法满足双方的需要。
可是,第一步,肯定是从自身开始。等是等不来的。
当明白“育儿都是育己,兜兜转转全是关乎自己”就是从学习非暴力沟通开始的(文末有简介)。自我倾听三年的经历,让我生活中大部分情绪能及时流走,而不用把所有人扯进来。过程中相继去学了肌动学,PET父母效能训练,王威老师萨提亚,德国著名心理学院等等的系列工作坊。
大家别误会,不是因为我懂就过的好,是因为过不好才谦卑重新来过,我深信“与孩子同岁”是最适宜我的育儿方向,我也是个“幼妈”。会哭会笑,只不过拉了一群人一起走在觉察路上,一起哭一起笑。
非暴力沟通的简介如下:
它也称为长颈鹿语言,爱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