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昨晚太晚睡觉,早上不到五点就醒来,再也睡不着,想马上起床看看书,困得不行,起不了床。挨到六点多起来,到学校吃完早餐,操场上走了几圈,感觉稍微好一点。然后是马不停蹄的一天,晚上九点半回到家,还接了两个家长电话做沟通。再一看,快到十点,浑身疲惫。好想倒头就睡。可是还有任务没有完成,赶紧打开电脑,想要完成两个作业,结果电脑又罢工。
没事,手机也可以,我必须完成今天的挑战。一边让朋友弄电脑,一边写。今日挑战的主题是“校园生活的小而美”。到现在为止,除了劳累,似乎找不到什么小而美。回头看看呢?
早晨,几个睡不着觉的中年少女,早早到校绕着操场快走了几圈。生命在于运动。动起来浑身舒畅,感觉还不错。
早读前进教室,看到孩子已经养成了进教室就主动学习的习惯,挺好!
课间操,孩子们去操场做操,今日全校训练大课间队列队形合练,来来回回走了三次,小朋友的安静有序快速做的越来越好!
回到教室,第一节数学课只剩下十分钟。原计划第一节课去听课,只好作罢。翻开孩子们的作业,发现孩子们说得不错,落到笔头上,特别是那些倾听能力偏弱的孩子,基础方面就出现问题。哪怕是反复强调的字,如“融”“燕”等字的书写,出现多一笔少一笔的现象。
第二节课临时改变上新课的计划,通过第一课练习的讲解,再次训练孩子们仔细读题,准确答题的意识和方法。
也许是我自身的状态不好,也许是练习题的训练相对枯燥,几个孩子老想说小话。我直接停下,整顿课堂纪律,一改往日的和蔼可亲,没有给他们一点好颜色。下课铃响了,我正在整理讲台,两个小女生跑来跟我说:“超超老师,不要生气啦!我们会乖乖的。”这些小家伙,嘴巴像抹了蜜,净会说些甜心的话。不过很受用,心情瞬间明朗起来。
听了一节语文课。老师在带着老师一点一点地做预习,老老老实实地现场翻字典,扎扎实实地写字。看似趣味不多,孩子却有收获。昨日听里另一个语文老师的课,也很扎实,每一个知识点每一个知识点过手,听、说、记录、运用。语文课堂形态应该有很多,老师特点不同,问题不同,课时不同,呈现的样态也是不同的。有趣只是课堂的形态之一。不能为了追求有趣而把语文课堂最根本听说读写丢掉。
听了一节数学课,一直在思考:数学课堂里,除了老师讲解,学生回应,还有哪些方式能引发孩子的思维?
最后一节上语文的新课。板书课题后,我问孩子们,在没有读这篇课文的内容前,你看到这个题目,预测一下,课文会写哪些内容呢?我想看看孩子们上一学期学到的阅读策略是否在经常用,我不希望他们只把策略当作一个知识点来学习,那就失去了策略学习的意义。
“我预测会写燕子的样子。”
“我预测会写和作者发生 什么故事。”
“我预测会写燕子怎么飞,怎么捕食。”
“我预测写样子从南方飞回来,路上遇到了哪些困难。因为现在就是春天了。”
……
孩子们的回答,带给我惊喜。我本来以为他们预习后,会受到课文内容的影响,打不开思维,实际上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小朋友们很有自己的想法。
肯定了孩子们的想法后,重点检测孩子们昨日的预习:朗读情况、字词掌握,想要将理想课堂的A类目标落到实处。一反馈才发现,理想课堂的预习单设计,真的很“理想”,需要假以时日才能实现。基础知识通过自学远远不够的,相互分享本身是我的课堂常态,今日的分享,却显得很浅很单一。B类目标的思考,基本没有。学完基础的字词后,带着孩子们梳理里课文《燕子》主要内容,用上上学期的切片法,把全文切成几个镜头,取上名字:燕子外形图,春光燕子图,燕子斜飞图,燕子横掠图,燕子休息图。都是根据孩子的语言概括出来的。嗯,上学期渗透的一些东西,慢慢地开始起作用啦。
中午,守着孩子写课文的生字,一笔一画,认认真真。凡是不达标的人,重写。有孩子开始抱怨:“这也太严格啦!”“严师出高徒嘛!”孩子们就嘻嘻笑。我总是会被小朋友的笑声感染。
下午第一节班会,请班长将各个班委梳理的班规跟全班同学做分享,一条一条地发表意见,或补充,或删除,最后举手表决。听到孩子们对每条班规的反馈,表达得有理有据,内心有点小欢喜。
第二节,与几个不能上体育课的孩子做了沟通,回到办公室处理各种事情,一眨眼就是放学时间。回到教室,清理那些没有按照要求完成学习任务的孩子,坚决留下来,不做好不准走。上学期没有时间守他们,让一拨调皮的小屁孩钻了空子。看到他们乖乖做好作业才离开的样子,有一种胜利的小喜悦。
托管到5:30,小朋友的作业不多,我就让他们比赛背诵。“我要给完成背诵单的前十名发奖状:背诵大王”嘿,他们来劲了,摇头晃脑,背得很起劲。看着他们“无利不起早”的勤奋,我偷偷地笑了。
一天就这样结束。如果不回头看,那些小欢喜就偷偷溜走,我就真的只剩下疲惫了。
心里有什么,才能看见什么。心里有小欢喜,才能看见小欢喜。“文质说”今天的最后一句我喜欢:心暖能治愈教育,也能治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