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的是第三章——阅读经典的魅力
必要的思想或许早在三千年前就已穷尽,我们现在只是给旧柴添把新火罢了。 ——芥川龙之介《河童》
不知道是翻译的原因,还是作者文章的例证都是日本文化的原因,第三章读起来看几乎都是在举例、内容也乏善可陈。总认为简单举几个例子就算证明了作者的论点。
不过本章中提到的一些问题仍旧值得学习借鉴。
现代是个每个人都渴望成为“作家”的时代。公众号、微博、头条号等等平台提供了我们简单易用的自我抒发机会,每个人仿佛都可以通过写文章一炮而红,然而,一炮而红就真的这么简单?显然不是,没有一定的阅读量的积累,根本不可能轻松写出受人喜爱的文字。
那么看书,要看什么样的书呢?
要着眼与书本的“水准”。如今一定有人在精读以前的“文学”,努力地一点点向其接近。但从文化的整体来看,这样的人只有极少数。既然现在任何人都能轻易地发表“作品”,而且竟然很受欢迎,人们自然也就难以发现其中的特殊性了。 或许有人觉得,这只是喜好的问题。的确,喜不喜欢一本小说,是因人而异的,但在此之前,水准这个东西还是确切存在的。作品在深度、表现力、洞察力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优劣之分。 若不能认识到这一点,那事态可就相当严重了。 如果平庸的作品继续得势,人们花大量时间阅读这些书,就是精力的严重浪费。既然要读书,就该选择文化修养更深厚的伟大人物的书。 我甚至认为,这些伟大人物的书每个人都该在其中徜徉一番的“人生必读之书”。因为我确信,从这些书中学到的日语、智慧、认知力,能让我们的人生变得丰富充实。反倒是没有这种认识的人竟有如此之多,令我感到不可思议。
那么读书感觉负担重又有什么读书办法帮助减轻读书负担吗?
一是暂且放下原书或译本,先从针对其价值或当代意义的解读书籍开始阅读。二是直接阅读白话译文。
今日感想:
依旧深夜开读,还好第三章特别短,20分钟左右便完成了阅读。今天的内容又有点单调例证乏味、本书内容又多着重方法论,读起来的感觉总是怪怪的。总体评分目前来看越来越低。从另一个角度看,现在充斥了太多的快文章,开门见山直接劈头盖脸告诉你该怎么读书,而本书正是从建立对读书的正确认识到读什么样的书再到改如何读书,是从无到有整一套的方法论。读书的过程也正是帮助读者建立扎实的正确的认知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