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的电影比较少,距离最近一次的看电影活动已经是《欢乐好声音》了,可见,关于电影娱乐,我最近是有多匮乏!
这两天刷微博,发现五阿哥导演的”嫌疑人X”就要上映了,最近微博上的营销也慢慢开始了。怎么说呢,其实从去年知道嫌疑人要被拍摄成电影时,我就内心戏十足的和同事说不看,坚决不看!拒绝,坚决拒绝!因为内心真的很拒绝这样一部好作品会被毁掉。在这个过程中,无论影版的嫌疑人出现任何新闻、海报等等,我都选择性的拒绝。尤其是选角这一部分,我生怕选出什么奇葩演员,那么当我重读小说时,怕是要将角色直接想象成这个人了,这对我或者是很多小说迷来说应该是灾难性的了。
但是,今天!我忍不住的手贱,在人云亦云中终于点开了海报。看到各位“主演”,当我看到张鲁一时,感觉好像吃了颗定心丸一样,毕竟,演技在线的话,至少呈现出来的东西感觉会是有层次的,忠于角色的。
说到这里,竟然想掏电影票去看一看了呢!不!我要控制我自己!其实,我也不太明白我为何有这样的执念,为什么明明觉得演员演技在线,甚至连那个女主角的女儿这样的角色都选的这么合适。我却要拒绝去看呢?我多想让和没有看过的朋友一起去看一下,让他们感受一下我当时的震撼感。
但是,我还是拒绝。我愿意把书中带给我的这份震撼做个留白,说白了,就是保留我当时看书时脑海中的想象吧。
对于侦探小说我是开窍比较晚的,也算不上是什么小说迷。当然啦,也和胆子小有很大关系。不敢看,害怕。脑内小剧场时常上演各种情节。最多也就是追着看一看《神探夏洛克》的本事了。这一两年看东野圭吾的书也是出于偶然,旁边工位的同事最先开始看,说很好看。我就先看了《解忧杂货铺》,看完觉得很是有意思,第二本看的便是《嫌疑人X的献身》,还有《白夜行》自然少不了,剩下的《加贺探案集》、《虚无的十字架》、《湖畔》等等,都不同程度的带给自己些许思考。但是,要说震撼,那唯独是《嫌疑人X》了。
仍然记得当时的场景,恰逢小长假,回老家的高铁上,两个小时的车程,正好把剩下的部分读完。犹记得最后几页,答案呗揭晓时我的震撼感!怎么说呢,就好像整个人被最终的结果打了一记闷棍,不知如何形容。
也许是我读书少吧,更没有从小看柯南的习惯,所以整个作案逻辑说实话,我还真想象不到。但其实比起逻辑,整部小说让人动容的大约是内心描写吧。从一开始就一步步铺好了各种线索,那些不起眼的桥边的无业游民、在电话亭打电话时石神的背影。从案件一发生,天才石神在作案现场收拾时,就已经想到了最坏的结果——用自己的命去救那对母女的命。整体的大逻辑当然啦,就是他杀死一个人,用这个人去代替本来的死者。这种逻辑让我想起小时候看的《少年包青天》以及前些日子玩3P的陈思诚的作品《唐人街探案》,逻辑大体相同,以假换真。但是抛去逻辑,书中对石神心理刻画的描写才是最令人动容的吧。这种描写让这位天才大大更加饱满。虽外表冷酷,但对于自己喜爱的人,运用自己强大的知识体系拯救这对母女。而为何石神会如此费力地拯救这对母女,正是因为这对母女曾经无心插柳般地拯救了他吧。天才总是感到寂寞,我猜测着,在这日复一日的智商占领高地,看透一切无人理解的苦闷感中,他终于厌烦人世,就在准备结束生命的瞬间,那对母女出现了,温暖了他,所以在他看来,她们值得他倾尽智商,与警察这一方斡旋。
写到这里,我想我大约明白,当时高铁上的自己为何会如此震撼了。情感的描写将你带入那个环境,严密的逻辑则另这份情感更加有魅力。而石神,在我心中的形象应该还是那个穿着白衬衫,骑着自行车走过那座大桥的一位的中年男人,身材有些微微发福,表情淡漠的国字脸上却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
至于我会不会去电影院去看呢,好了,我就不给自己加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