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去幼儿园接老二的时候,他还沉浸在教室里的大玩具里。看到我来了,看了一眼,又继续手里的"工作"。直到老师又喊了一声,才恋恋不舍地跟我出了园门。
一上车,就迫不及待地跟我说,
"妈妈,我的霸王龙的书,灰狼的书和蜡笔小黑的书呢?我要回家看书。"
"喔,都在家里呢,回家自己找。"我心中是有一些诧异的,一放学,惦记的第一件事情不是去楼下和小朋友玩,而且要重读昨天刚看过的绘本,分别是宫西达也的《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今天运气怎么这么好》和中屋美和的《蜡笔小黑》。
孩子为什么想要反复阅读他们读过的绘本呢?你的孩子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记得给老大小时候读书的时候,他常常会要求一本书反复读好多遍。我一度悄悄和先生抱怨,"我读得都快要吐了,他还听得津津有味。"
可是,孩子为什么会要求反复阅读呢?
1.反复读,才能有新的发现。
有一本《魔奇魔奇树》,讲述了一个叫豆太的孩子和爷爷生活的故事。这本书半年前我们共读了好多遍,现在还会经常拿出来重读。
今天再读《魔奇魔奇树》,孩子问了几个新的问题,他问:"妈妈呢?奶奶呢?"其实,孩子在反复阅读中把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到故事内容中来了。单独阅读中,孩子会不断思考和发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就是这个道理吧。
2.反复读,才能使故事成为经验。
老大和老二小时候是爷爷带的,他们对爷爷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而书中的豆太与爷爷相依为命,孩子每次听的时候都很安静,眼睛睁得大大的。豆太的故事,是否让他想起了天天有爷爷陪伴的那些日子?每讲一次,都可以重温爷爷的爱?
今天重读《今天运气怎么这么好》时,每次讲到又软又甜的苹果派,他都会仔细研究一下那个看上去很好吃的点心,忍不住用小手去摸摸嘴巴,他是闻到了那点心的味道了吗?
3.反复读,可以让他从听故事的人变成讲故事的人。
孩子对绘本听过、看过,其中的内容可能并不会一下子理解,他们需要通过反复地听和看,自己父母与之交流,才会慢慢明白。听多了,他们便可以从故事中找到一种自信。
前段时间和孩子读了托马斯系列之《脏兮兮的威夫》,从扉页上对多多岛和托马斯的介绍到后面的故事内容,讲了不下二十遍。常常是晚上一遍听完上学,晚上一遍或者两遍。讲完了自己还要继续拿着再翻一翻。后来,我们再读这本书的时候,每翻到一页,我发现,孩子都悄悄地在嘀咕什么,仔细一听,他在念书中的内容。我偷偷地看了他一眼,被他发现了,自信而羞涩地一笑。然后叫着,"妈妈讲,妈妈讲。"好像担心我偷窥到了他已经知道故事内容的秘密,就不再给他讲了似的。
当你为孩子讲同一本书讲得口干舌燥的时候,仔细看看你的孩子,你可能会有很多的发现,很多的惊喜,相信孩子也会得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