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清明假期如约而至,祭祀的游玩的信息冲上热搜,华南F3的祭祖场景让人叹为观止,甘肃一中学延续几十年徒步50公里扫墓让人夸赞。
当下社会环境,对于许多远离家乡而不能回乡祭祖的人,莫不是一种遗憾。节假日短途旅行也是一种选择,享受当下和平稳定的环境时,也会缅怀革命先烈。
清明祭祖是一种精神文化传承,也是一种寻根之旅。祠堂、家谱这些传承千年的文化,在慢慢淡化。当然,历史中的战乱、灾害是主要原因,文化演变是另一方面。
儿童时,常常偎依在奶奶的怀里听奶奶的故事,天马行空的问题,奶奶总是不厌其烦讲述给九个孙儿。岁月如梭,稍长后我会问爸爸他的爷爷奶奶在哪里,勾起的也只是那个动荡的年代里模糊的记忆,诚然,爸爸并没有见过曾祖父母。
几年前老爸和叔叔伯们凭借着大伯朦胧的记忆去寻找过曾祖父母的遗址,奈何沧海桑田,物是人非。
清明这天老爸给我发了一张大合照,仔细看了看有一大半不认识,照片中大家都笑的那么和蔼可亲。问了才知都是高祖父母的后人,原来大家都是同宗的亲人。照片中只是高祖父大房二房四房的部分后人,三房留在山西原籍,暂未取得联系。
听说此次能够亲人相聚,也是由辈分关系确认的,第一次亲身体会到‘辈分’文化的魅力。此次相聚也是为了商量另一个重要的事情---续家谱。
家谱的丢失,后辈的辈分都是按照先前爷爷的记忆来取名,随着时间推移,后辈的后辈开枝散叶,家谱慢慢成了困扰父辈的心病。几十年来,今天总算有了眉目,续谱的事情有了着落。
等家谱出来,烧一份给爷爷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