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的是七大团队录制的视频和我们核心团队真诚而激昂的“我爱你,祖国”的欢呼中,项城课题网络教研共同体2021年第三十七期,总第353期的公益教研活动接近尾声了,客厅的表指向二十二点钟。合上电脑的那一刻,拿起手机看到“撸起袖子加油干”群里的她们开始了下一期活动的策划,我自言自语的说:我遇到了什么的一群人啊。家导在旁边经过接茬:“神一样的队友。”
一、神一样的队友
2014年,我开始做网络教研,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拼劲,以“无知者无畏”的搏劲,打开了创新区域教研的天窗。
尤记得第一次网络教研,不会控麦,不会设计,做了一场音效里交替出现“吃饭的、吵架的、孩子的哭声、宠物的叫声……”声音的活动,友说我:“真是一场满是烟火味的”教研活动啊。我想到我一个人不行,我要寻找志趣相投,有满满教育情怀,没有功利心的老师一起做这份事情。
做技术的潘凤老师是城乡结合部的一个小学的数学老师,她最先出现在我办公室门口,她朴实的不会多说一句好听的话,给活就干,委屈了也不争辩,她做公告海报,她做微信公众号,她也做自己做技术的一些反思心得的分享。从2015年公众号的第一篇文章开始,她一直在坚守,从未缺席。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乡村教师鲍冬冬老师走进了我们的教研活动,她热烈的像盛开的花朵一样。在网络教研群里,谁有问题提出来,她立刻回答,表达自己对问题的认知和见解。我曾经问她,有些问题你自己都拿不准,你怎么敢回答呢?冬冬憨厚的笑笑说:“你在后面兜着呢?回答的对,你就不说话,我也知道自己的方向是对的,回答的不对,你立刻就会去补充和修正,我也知道自己应该往哪里努力了。”因为她的这种坚持和无私,四年的时间已经从乡村教师成为了重点中学的骨干教师。在这个团队里,冬冬老师负责的课题研究板块已经是我们共同体研修的王牌主题。
韩爱华老师年龄是我们团队中最大的,快要五十岁的她经常说:“和你们一群年轻人在一起做一些对别人有用的事情,我觉得我也是年轻人”。在团队运营中,她给我出谋划策,给我稳定军心,给我缓解情绪。她在这个团队中负责写作板块,每天坚持写作,坚持督促其他人一起写,定期举行如何写作的分享。输出是最好的学习方式,教师只有坚持写,才能慢慢的形成自己的教学思想和主张。韩老师在共同体中就是给大家找到自我成长路径的师者。
闫艳丽老师是个羞涩的女生,加入团队是因为我发现她每一节课的教学反思比教案设计还要长,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可能成为名师”。于是我邀请她进入我们的团队,负责课例研究主题。课堂是一个复杂的环境,她无畏无惧,生生的把几个学校的积极主动的老师联合起来,拉起了一支课例研修共同体团队,我开玩笑说,这个山大王做得越来越好了。
孔萍是加入团队最晚的一个,但却已经成为我们这个团队的代言人。她的豪爽大气,让我常常对照着去学习和模仿。只要群里有个活,她立刻会回应:“交给我,都来我家商量,直播活动的根据地就是我家。管吃管住管接送。”谁能拒绝美丽用心的她呢。她负责阅读板块的研修,建立读书群,定下了三年读一百本书的燃梦行动,每天在群里打卡督促。让更多的人走上了阅读的道路,阅读给我们宁静的内心,无私的情怀。
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让教育又有了新的变化,刘园园和宗玲玲带着她们的法宝走进我们的团队,对技术的执念,对教育的热爱让我在我们的研修主题里给她们专门新增了一个信息技术板块,她们和潘凤老师三个女生在技术的领域里驰骋,做公告,讲技术,编辑公众号团队里只要是技术的活她们揽完。玲玲老师还被省电教馆提名为“电教新秀”,可曾想到这是个英语老师啊。园园说,我们加入这个团队,就是希望自己的一技之长给被人带来点什么,不至于让时间浪费在刷剧,逛街上。
崔冬梅老师的出现是我们困惑于“酒香也怕巷子深”时期,她鬼马精灵的来告诉我们:“如此优质的公益资源,我来帮你们宣传吧。从2015年到2017年,我们直播平台有10万收视,从2017年到现在,已经达到100万人次。这是她在每次活动前三天用”黄金三天滚“的方式在各个群里和朋友圈里做了广泛的宣传,让更多需要的老师们知道有这样的一个平台为大家举行公益教研活动。
我给我们的群起了一个名字:“撸起袖子加油干“,群是置顶的,我的这些小伙伴们每天把自己的教学经验,教研想法,所遇的美好的事情分享在里面。每次活动的策划在这里进行,我常常说我一点也不害怕神一样的对手,因为我真的有神一样的队友。
做具有田野精神的教研,一定是从一线教师里发现问题,我们通过问卷星把调查问卷发放到全国各地,寻找老师共性和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研修主题的设置。数年的调查结果显示,老师专业化成长的路径集中在阅读、写作、课例、信息技术、课题研究等方面,于是我们的团队也以这几个主题进行了活动的开展。
二、接地气的研修主题
课题研究的研修活动对着课题研究的环节开展,选题、立项、开题、中期、结题、申报书书写、研究报告提炼、过程性材料的收集、活动主题的开展方式,成果推广渠道等具体环节定期举行对应的教研活动。
课例研究也通过名家名师的示范课、普通教师的常态课分享,进行实践案例分析,观课后谈感受,谈成长点,谈收获点,谈疑惑点,谈建议点进行线上课堂观察。也会穿插加入课堂观察的理论研究,观察方法,观察理念等。
阅读、写作研究是我们团队两个关联性最密切的研修主题。阅读通过“三年读一百本书的燃梦行动“计划督促大家读书。线上线下进行读书分享会,对读书方法,书目选择,共读感悟等进行分享。国庆节,元旦节,儿童节的线上“亲子共读”“姐妹串读”“一家人朗读”等线上活动阅读形成系列化节目。每天写作打卡,挑战日更,写教学案例,教育反思,生活感悟,学术论文,每月选出读写明星,做下次网络活动的分享者。
信息技术的研修主题完全下沉到我们的教学中了,生活中的app,运动系,学习版,生活化,只要我们感觉对老师便利化生活的技术都在网络上分享。学习中的技术,直播平台的使用、技术与课堂的融合、极简技术的运用都在我们的平台上展示。
每一个主题负责人都会使出洪荒之力寻找这个主题领域中的大牛老师来和大家分享。我们要邀请到新疆教科院孙涛老师,海南考试院伍海云老师,台州袁玥老师给我们讲课题研究。我们邀请到成都大学陈大伟教授为我们讲观课议课。我们邀请到新网师郝晓东博士马增信老师为我们讲写作的价值。我们邀请到教育时报代修鹏编辑为我们讲写作。我们邀请到“微课王子”何其钢、北师大王珏为我们讲信息技术。我们还邀请到最美教师王涛、任明杰、呼宝珍为我们讲教师专业发展,中原名师刘忠伟,陈静为我们讲名师之路。
我们的网络教研活动有名师的榜样引领,也有平凡的教师的经验分享,有名家的示范,也有同伴的互助。这里既有阳春白雪的高雅,又有下里巴人的朴实,我的小伙伴总是说,我们的活动多样化,总有一款适合你。每次活动的开展都不是顺手就来的,我知道每一次活动的背后都是一群人共同努力的合成版。
三、反复锤炼的活动流程
有人说:“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可以做成专家。”我经常用这句话鼓励我的小伙伴们,她们总是捶我一顿说,我们的活动简单吗?
回头看每一次活动,真的不简单,每次活动幕后都要花费十个小时专注的筹划准备。
潘凤老师先做线上调查,最近共同体内老师们需要做什么主题,我们集体寻找这个主题的大牛人物,用各种“甜言蜜语”把大牛老师请过来,并怯怯的告诉他们,这是公益网络教研,我们没有钱。让我们无比感动的是,凡是被我们盯上的大牛人物从未被拒绝过我们,这正印证了一句话:“越是高尚的人越是谦逊。”他们都有公益心,教研情。
确定好主题,时间,主讲教师,做海报公告的孔萍,园园该出场了,她们自费买会员,只为把公告做成最美的宣传单。
海报出台后,宣传团队的负责人冬梅已经撸起袖子做好了准备,在她的领地里给宣传人员们宣讲宣传词的格式,要求,这么多次的教研活动宣传他们用快班,朗诵,大气磅礴的语言展示出来,让很多看了之后立刻会有赶紧进场围观的既视感。这些年,宣传团队不停的变化宣传形式,从开始的在群里“三天滚”宣传,到现在每次活动做成宣传语系列,视频号系列,抖音系列等在微信公众号里定期播出。
直播是所有环节中我们最专注的,提前开直播,选好候场音乐,主持人盛装出席出镜,介绍主讲人,我的小伙伴们与时俱进,已经把机器人主持人用信息技术带到直播活动中了。主讲人结束后,我们精心策划了颁奖环节,书写颁奖词的艳丽,爱华她们也有自己的团队,搜集她们能搜集到的材料为主讲人量身定做颁奖词,并邀请主讲人意想不到的颁奖嘉宾宣读颁奖词,每次颁奖总是能感到主讲人的惊喜。记得“微课王子”何其钢老师为我们讲完课后,我邀请了来自湖南、东北、贵州、云南四个省份的技术公益老师用家乡话给王子老师颁奖,结束后王子告诉我,如此教研活动任何时候都可以邀请他,他愿意一直为我们做讲座。
每次直播后的分享环节,全国各地的老师抢麦可以把电脑下面排满,小打卡写满了对“项城课题网络教研共同体”的感谢,每次看完,小伙伴总会说,满血复活,再来一次,原来我们可以这么有价值。《苔》是我们每次直播后一定要播放的音乐,“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是我和小伙伴们愿意追求的生活方式。
直播结束的第二天,共同体的群里铺天盖地的听后感悟的文字都发出来了,微信公众号忙碌起来了,选稿,修改,编辑,发布,推送……每一步总有两个三个人在守候。
如果说一篇两篇,一次两次,我们是兴致来了,从2015年到现在,每天日更,不曾落下,哪怕是大年初一,我们仍在坚守。我致敬我的团队,我的小伙伴们,是她们督促我不停的往前走,让我们在公益网络教研的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纯粹。
四、做有温度的团队
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的很远,如何让一群人可以抱团在公益网络教研的路上走的扎实呢?建立团队的魂,让团队有信仰。实践中我们践行“但行善事,莫问前程”,我能感受到每次活动参与的人数一次又一次突破新高,伙伴们的激动的状态,我能感受到在陌生的地方,有人惊喜的说:“哦,我在你们平台上学习过,真不错”时候,带给我的喜悦。我想把我们的活动做成有温度的研究,首先成员是有温度的人,这样才可以把温度渗透到活动中,于是打造一支有温度的团队成了我一直不停思考的问题。
我们是草根的,公益的团队,没有任何资金,体现团队成员的价值不是通过有形的物质回馈,而是她们在这里感受到自己可以有价值的,自己可以为别人,为教育,为一方百姓做出自己的贡献。每周一次活动,甚至两次,除了完成在学校的本职工作,在周末,在放学后,还要做精致一次全国老师都可以参加的教研活动,不累是不可能的,没有信仰,没有初心,没有无私的思想,我们没有办法坚持这么久,团建就成了我的小伙伴的思想加油站。
元旦节,我们诗歌朗诵,带着自己的孩子和家人,一起在网络上朗诵对生活的热爱。
五一劳动节,邀请共同体内的老师们一起用各种快班,相声,合唱,朗诵表达对劳动者的尊重。
六一儿童节,让孩子们提供主题,网络诵读,对童真的珍爱,每次看到网络上的她们带着孩子声情并茂的陪伴,我的眼泪都会掉下来,为了我们的活动,她们陪伴孩子太少,如果陪伴,一定是深度的。让孩子们一起感受这么感动和美好。
国庆节,我们的活动更多,各个主题的负责人召集她们的小伙伴用手语,用简单的舞蹈,用语言录制小视频然后合成在一起,用这种方式表达对祖国浓浓的爱,深深的情。
我们去参观各个学校的党建室,我们去参加集体的升旗仪式。我能感受到,我们越来越温润,我也常常被她们温暖到,我知道有温度的我们正做着有温度的教育。
我们常常感触,在这样的国度,为了大家的岁月静好,总有人负重前行,我们也可以去做负重前行的那一批人。
没有多么高大上的誓言和口号,坚持做着让很多人都可以收看收听的网络教研。经常看到直播间里有云南的,新疆的,宁夏的,青海的老师,也经常看到有北京的,上海的,深圳的老师,我们共同做着让教育教研资源均衡发展的努力,资源均衡了,教育也会慢慢均衡。看到美好,美好的做着,坚信美好的事情就会到来。
到达美好的路上一点也不拥挤,脚踏实地坚持去做就是捷径。一群人一起走在一起,抱团取暖,互相成就。
这些年,我们的项城课题网络教研共同体被教育部和北师大联合主办的教博会两届邀请参加展示,并把这种区域教研的模式经验分享给全国的教育者。朱永新老师创办的新教育邀请我们给网络师范学院的新网师做报告。上海互加网站把我们的cctalk直播放在他们直播平台的封面。截止到2021年10月,我们的平台有100万次的收看,辐射到了全部的省份。每次看到那么多人因为我们的网络研修活动而对教育有了新的思考,我感觉所有的累都是值得的。
很喜欢绘本《花婆婆》里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做让世界变得更美的事情,我一直觉得教育就可以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所以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在公益教研的路上坚持“但行善事,莫问前程”的理念,坚持走在这条路上。
每每看到一次次活动的完美举行,我欣慰的感受到自己从最初一个人的行走到现在一群人的成长的变化,同时也创新了区域教研,实现了抱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