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伟治沙的目的是什么?周围的人们百思不得其解。童年的小伙伴对此感到好奇,问周伟具体原因。周伟说:“我从小到大一直见证着风沙的侵蚀,它对我们的居住环境以及农作物的影响属于破坏性的,我打算治沙,改善我们居住的环境,没有人帮我,没有人给我投资,这件事儿完全靠我自己。”众人听后,全都半信半疑。
说干就干,周伟回到老家之后,马上与镇里取得了联系,一周后就签了协议,准备治理靠近村庄的两万亩沙地。为了便于治沙,周伟沙地里建了一座简易房,在那里饮食起居。
有资金,有干劲,但是缺少人手。周伟去动员村民,想让大家与自己一起治沙,但是大家都不作出明确的回答。其实这一点并不奇怪,这些村民与风沙相伴已经几十年了,以前曾经多次治沙,但是收效甚微。长此以往,他们早已对治沙失去了信心,他们认为集体治沙都没能取得成功,何况你这是个人行为?
没有别的办法,周伟只能与老伴儿两人开始植树。每一个行业都有技巧,植树也要讲究学问。沙地的土质是固定不变的,变化的就是树苗,需要二者能够形成彼此适应才行。刚开始周伟并不明白,他引进了许多松树苗和杨树苗,种植后才发现有将近一半的树苗不能成活。后来经过反复研究,多方探索,最后才发现并不是所有的树苗都适合在沙地里生长,在选择树苗方面必须谨慎。经过多方探讨,周伟知道了可以栽种从东北引进的樟子松,还有另外一种树,它叫沙地柏。
沙地柏,顾名思义,这是一种天然生长在沙地的灌木,它是沙地的克星,人称“绿色卫士。”作为沙地的克星,沙地柏不仅抗旱耐贫瘠而且牲口对它望而却步,所以它很少遭到破坏。沙地柏浑身都是宝,可以把它开发出香皂、熏香等产品。
确定了目标之后,周伟又开始启动这个新项目,改为种植沙地柏之后,效果确实好,数木成活率将近九成。周伟一见,心中大喜,马上与村里再次签署协议,把沙地面积追加到十万亩。尽管自己有雄心大志,但是他在实际种树的过程中却是非常的不容易。他常年不能离开大漠,基本上每一天都与沙地共成长。从那时候起,他春天种树,夏天修剪,秋天补栽,冬天防火。他用自己的双脚不断地丈量着这片沙地,从未干过农活的周伟,此时双手布满了老茧,指甲缝里满是泥土。
身体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里更累。建完简易房之后,需要用沙袋固定流动的沙丘,防止沙丘淹没房屋,然后去各地考察,详细比较,最后才能出钱分批买树苗。栽种树苗后还需要浇水,确保其成活率。这属于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程,隐形消费特别多。总体来说有两方面开销很大,那就是:这也用钱,那也用钱!
栽下两批树苗之后,周伟简单地计算了一下,已经花费了近百万元。如此下去,千万资金只能解燃眉之急,后期的费用肯定会捉襟见肘。在此期间,一位具有多年治沙经验的老人告诉周伟,在沙地植树造林的成本很高,抛开隐形成本不算,单说直接投资这一块,那么多的沙地,千万资金远远不足。
在栽种防沙林的同时必须同时栽种经济林,两者互相影响,这样才可以继续运营,不然的话就算家有金矿都不行。这是经验之谈,因为以前治沙失败的案例不胜枚举。有人出了这样的主意:资金不足的话,可以向当地有关部门申请。换句话说,那就是要求有关部门提供植树补贴。但是经过了解后得知,这种补贴是有条件的,首先需要植树而且是要达到一定的面积,成活率要求达到80%以上,然后才可以提出申请,有关部门按一定的比例提供补贴,并不是说想种树就可以拿到补贴钱。
望着无边无际的沙漠,数着手里厚厚的费用收据,周伟那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了愁容。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