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大乐老师上一次见面,是在06年(?),记得当时是在上海中山公园附近的一家饭店接待的乐老师和他夫人。至今记忆尤深的一个画面是,要招呼饭店服务员,我叫的声音比较小,他们没有听到,乐老师大喊了一声,服务员立马回应。乐老师说,这种环境里,叫服务员就要大声直接,他们才会反应。
后来的十一、二年里,乐老师还是继续在学校从事心理学研究、教学、发明,乐此不彼,自从在微信里联系上后,就经常看他的研究,从钥匙推理、意向火柴,到依恋型人格、脸盲、可供性研究等等,各种好玩。
而我从上海迁到了厦门,从职业经理人到创业,再到职业经理人,领域也从2C的互联网,到数字阅读、移动场景工具,到现在2B的服务。
特别的乐老师
这么多年后,乐老师还是像以前那样,说话“娓娓道来”,言简意赅。他说经常被别人误以为有海外留学背景。其实乐老师是北师大心理系毕业,后来都在国内念的研究生。不过他无论是研究、教学、为人处事等,都很开放,乐于分享,理念、理论、思维都超前,对于外在的各种硬性条件等不是很在意,随性豁达,专心教研,很受学生喜欢。
另外他也也常被人以为是不是台湾来的学者。在气质上,说起来和台湾学者还真有些相似。虽然乐老师从小多个地方生长、求学,后到广州生活工作,不过他基本上没有地方口音,国语比较标准,加上说话慢、轻,外在儒雅,让人如沐春风,不似大陆学者强势、社会习性浓。
脸盲
这次乐老师带了他的五位弟子来厦大参加研讨会,四位硕士研究生,一位本科生。晚上一起吃饭、聚会的四位,两位男生、两位女生,后来发现,两位男生比较特别,两位女生倒是“正常”。
“不正常”的男生中,一位是脸盲,之前一直看乐老师在做脸盲方面的研究,没有切身体会。没想到跟他来的学生中就有一位。他说很难记住人的脸,比如从各个角度去看人脸,很难整合在一起,所以对经常见面的人,会想不起来是谁。这给他的生活、工作带来蛮大困扰,比如就导致对社交、人际交往的回避。这或许是在工作三年之后,重新考回学校读书的原因。
“脸盲”同学说,仔细观察的话,其实也可以认出谁有些脸盲,比如他自己,跟人打招呼方面就看心情,心情好的时候,跟谁都打招呼,心情不好的时候,谁都不打招呼,因为这样不会有错。
据说国内脸盲的比例有10%,相比国外2%,我问为什么有这么大差别,是不是和文化有关系。乐老师说这方面还真没做过研究。
但是,也有些脸盲者不愿承认自身有这种“缺陷”。其实,从那位脸盲同学的经历来看,承认并面对自己的“脸盲”,反倒让他从以前的社交回避中解脱出来,也找到合适的弥补办法。大家也都知道他这方面的特点,交往起来误会也减少。
倾注型情感
另一位“不正常”的同学还是本科生。晚上在国际青年旅社做意像火柴的时候发现的,他最后留的的是“爱情”,次位的是亲情。乐老师很惊讶,说通常把爱情放在第一位的基本上是女生,很少很少男生有这种选择。后来聊到他的情感类型,发现是“倾注型的”,典型的例子是,他留意到学校的一位女生,符合他喜欢的文艺气质,在不知道对方是谁的情况下,开始了“疯狂”追求,后来未果。
大家分析说,他这种情况下,女生其实容易“回避”。这位男生蛮帅气,乐老师说,帅气的男生,一般比较“冷”,不会主动。他这种“倾注型”,会让女生有不安全感,有“花心”的感觉,也还真是。
后来分析到原因,可能有“依恋型”,做了测试,数值达2.9,算是典型的“依恋型”,所以在意像火柴中,选择“爱情”最后,也是有这个原因。
与这位帅气的“倾注型”不同,刚才提到的脸盲的同学,是“回避型”的,他倒好,四任女友中,有三任是“倾注型的”,都是女生很主动。这位男生不帅,也不高,乐老师说他“稳重”、“有安全感”。我问他,和几任女友关系是怎么发展的,他说本来都是朋友,后来交往中,这些女生就主动,把关系往情侣方面发展,但是偏偏他术语“回避型”,这时候就往后退了。
福建男生对家庭重视?
这次聚会,除了漳州的那位本科生外,后来还来了一位福州的学生,他的意向火柴测试,留下最后的是亲情、爱情,乐老师说他喜欢小孩,也说在男生中比例很少。
我测试的时候,用的是“中老年”版本,留在最后的是”子女“。乐老师有些惊讶,说通常是女性才会选择这个,他说毕竟女性十月怀胎生下的孩子,我又没生孩子,怎么会把子女看得最重?然后说,因为我现在已经有孩子,所以对我来说,其实人生没有遗憾了。
嗯,这么说好像可以退休了?
排在倒数第二位的是”创作、作品“。这点的确,对于写作,我一直把它看作是”自我“相关,对写作本身的好奇(所谓诗学),以及写作的实践,让我能在写作中(思考中)去看到自我,看到世界,自我和世界的关系。
写作对于我来说,倒不是必须要有流世作品,而是在于过程。我说今年重新开始写作训练。乐老师建议说,不要这么写,要重视质量,能够有高质量的作品出来,不在乎数量,一两篇足够。
可是对我来说,是否大众喜欢不重要,重要得是写出,参与到文字的历史中。
乐老师惊讶我会留下“子女”,我和那位漳州同学的解释是,福建的男生比较重视家庭、亲情,我建议他回去梳理下福建的男性测试者是不是多这样。乐老师不同意,说也有不少福建籍男性没有这么选择。
我觉得选择“子女”是很自然的事情,其他的东西真的不重要。或许对很多人来说,不是这样吧。
偶遇一位特别案例
吃完饭后回国际青年旅社,今天生日的同学,先给“脸盲”同学和我做了“钥匙行为推理”。完了意犹未尽,就开始看周围还有没有人,刚好旁边桌上有两位旅社员工,一位女生,一位男生,我过去相邀,女生走开了,男生倒是大方,说洗完碗就过来。
聊天中,才知道原来前几天乐老师入住的时候,他们聊过。后来聊天的时候,男生说乐老师是为特别的人,和正常人不一样,他之前有试探,不过都给乐老师挡了回去。他说乐老师心里有大厦那种,大家大笑,嗯,说的是心有城府吗。
意向火柴环节,男生最后留下的是“回忆、自由、思想”。我很惊讶,会有人把“回忆”放在第一位,而且还这么年轻。乐老师说,是有,这点不特别。乐老师后来总结说,“回忆”代表过去取向。而自由、思想都是关于个人取向的。作为人来说,除了自我之外,还需要有其他关系的平衡,像他这样,只留下自我,而其他如自尊、亲情等方面被取消,在人生上容易偏颇。最后建议他,多去尝试其他自在的、能够实现自我的工作,青旅的工作不适合他,也不是最终他希望得到的。
火柴环节完后,乐老师说这位男生很特别,让他做一套正在研发中的“秘密武器”的测试,测试结果还是“很特别”,在五百多人的案例中,只有一两个跟他类似。对于指标,乐老师表示一时还解释不清楚,要回去好好想想,分析下。
我们觉得,这个可能和早期的经历,跟家庭关系有关。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