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是金,而人啊,总在迷恋复杂
什么叫做救自己呢?就是忠实于自己的感觉,认真做每一件事,不要烦,不要放弃,不要敷衍。
——陈丹青
人年轻时,总在迷恋复杂。
迷恋复杂的物件、复杂的理论、复杂的男人、复杂的朋友,复杂的自己。
越是看不懂的,越有魅力;越是简单的,越觉得无趣;生怕世界一眼就看穿了自己,生怕别人眼中的自己是一个没有故事的女同学;
而那些善良而真实的东西,一再被打入冷宫,觉得它们配不上戏剧性的青春。
年少时,都希望自己能活成一场戏。
为什么当时那么迷恋复杂呢?
就像但这其实只是最表面的壳,并不是生活真实的样子。
你迷恋一个复杂的男人。其实,喜欢的不是复杂本身,而是迷恋复杂过后的那种风轻云淡与沧桑感。
你想成为一个“成功者”。其实,想要的并不是爬向成功的过程,而是迷恋成功后别人的眼光和自我的扬眉吐气。
你着迷的是效果,而他们走过的是过程。
过程才是被人握在手里的东西,它证明了最终效果(名声、金钱、成就、生活条件等等)的所属权在你。
但恰恰正是过程,消磨掉了一个人对于效果的在意。
被迷恋的对象并不觉自己复杂,也不觉得现在的自己有多么了不起,他只是一步步变成了后来的样子。
所以只要你还处于这种迷恋阶段,就永远成不了迷恋对象的样子,因为你总把复杂的成人世界看作一种“传奇”,其实等你走上他们的路,你也会变成那样,才发现生活中并没有什么传奇。
平地与山峰之间,确实是巨大的高度差,但把它们衔接起来的,是一个个缓坡,这些缓坡就是生活的过程。
在缓坡的爬行中,你越来越成熟睿智,条件越来越好,换了更贵的衣服,出入更奢华的场地,结识的朋友更加优秀,但事情依旧是那么琐碎,关系依旧是那么让人头疼,生活工作的核心还是喜怒哀乐柴米油盐。
你才发现,活着的本质从没变过,它们只是不断更换着一套套背景和场所。曾经那么羡慕的成熟、复杂、高大上,最最最内里的处理对象,始终如一。
于是,你不再天真地向往一个一劳永逸的“别处”,反而接受了生命最基本的规律:重复。
在不断重复中,你也终会走向复杂。只不过那个时候,你反而会向往简单,简单,再简单。
极简,是自我发现。
极了解自己真实的欲望,是一件很难的事,人很容易对自己撒谎。
明明想做个匠人,却欺骗自己说想做老板;
明明想做学术,却欺骗自己学投资最好;
明明想做艺术,却欺骗自己说做管理最合适;
人内心最想要的,常常被世俗中的伪愿遮蔽掉了。
其实,什么让自己快乐,什么是发自内心想做,什么才能实现自己认同的价值,迟早都会浮出水面。
人的一生很短,最怕这个发现的时间太长,而耽误了实现它、体验它的时光。
所以,当生活朝着自己控制不了的方向流动时,不如勇敢收束了它们,用最真实的面目示人。
极简,是舍弃
不能带来效用的物品;徒增烦恼的心绪;无效冗余的社交;过多的形容词描述……像修建枝干,这些耗精费神的细枝末节,通通剪掉。
对事情,分辨出什么是想(值得)做的,什么是不得不做(但也要做好)的,什么是可以不做的,给它们列一个灵活的等级,按照等级安排时间精力,效用最大化。
对情绪,学会感知哪部分是应该重视的,哪部分是纯发泄(那就充分放任其释放),哪部分是于生活无益甚至隐患的(当下就切断它)等等,一切以是否值得为衡量标准。
对事件的影响,我们总以为最好的方式是任其发展,让它们自己消失。但实际上,人主动施加的影响才是最大的。
能够在当下close掉的东西,决不再给它介入未来的一丝机会;已经扩撒造成影响的东西,立刻结束它下一秒的继续扩散。
极简是专注。
很久之前,曾被人安利过“管家婆”的工作方式:必须无时无刻把控一切,这也管管,那也瞅瞅,哪哪都要插一手。
但自己一直做不好,无法cover住所有。这里扯着那里绊着团团转,最后每一件事都没做到满意,更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特优势。
于是我开始做减法,学习专注。
人可以多线并进地生活,却必须有重点,这需要分析和排序:此时此刻的需要,长远未来可能的需要,它们之间的关系,都要大致有数。
专注,还意味着排除杂念,只关注当下这件事本身。一旦决定做,就不去想万一失败了怎么办,这件事有多少先天困难,做这件事时我会失去什么,别人怎么看等等。
只要被这些杂念绊住,基本都很难做成。
运气喜欢欺负意志力薄弱的人,越自我暗示,越做不成,越“不顾”后果的人,反而一鼓作气。就像走钢丝,闭着眼横下心的人,大步到底,东张西望抖抖索索的人,粉身碎骨。
当一个人选择回归极简的时候,才是从虚走向了实,发现自我,舍弃冗余,专注于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