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才章第七(3)
原文: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以德义,而民兴行;
白话:从前的贤明君主看到通过教育可以感化民众,所以他首先表现为博爱,人民因此没敢遗弃父母双亲的;向人民陈述道德、礼义,人民就起来去遵行;
解读:让国家能够得到安定和谐,百姓能过上幸福生活,首先要重视教育。古代帝王治理天下最重要的手段就是靠教育,从孝道入手,顺着天性去开展教育,帮助人回归本性,当人回归本性,社会也就回归和谐,所以“教之所由生也”。
帝王们之所以在《孝经》上大做文章,正是因为以孝治国是教化民众、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再看“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古代圣王自己教的时候他有一个原则,“先之以博爱”,就像儒家以仁为中心,仁就是推己及人,我希望人家对我这样的,我就应该对人家这样,我不希望人家对我那样,我也不要以那样的方式对待别人。既然人人都希望别人关心我、照顾我,不希望别人讨厌我、骂我,我就要先去关爱别人,所以说“博爱”,不仅仅是对你的父母、子女,而是要推广这种爱心,普及于天下。如果你这样去做,“民莫遗其亲”,大家受了这个教化以后,每个人都照着这样的方法,在他的家庭当中,“莫遗其亲”。既而“陈之以德义”,先用博爱,紧跟着告诉他德义,什么是该做,什么是不该做,当这老百姓了解了这个道理以后,“民兴行”,开始做他该做的。
《论语》上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君子的行为就像风一样,普通人像草,风吹过,草就跟着风向倒下去。换句话说,君子德行怎么教化,他就跟着你、顺着你所教导的方向去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