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幸福吗?父母还好吗?和先生、妻子相处还融洽吗?工作还顺利吗?孩子还好教吗?听说,幸福在山的那一边?还有人说,幸福就在当下,幸福就在我们的心里。
多少人在茫茫人海、滚滚红尘中迷失、摸爬滚打、追求、患得患失,……许多人一直都以为自己在寻找真诚地带,在追求完美人生……以为事事完美就是幸福。
蓦然回首,忙、盲、茫的路途已经走了大半生,忙到看不到亲人的需要,忙到自己迷失,忙到心无主宰,自己不安,亲人不安,身边的人都不安……
我们本想营造幸福的人生,为什么出现这种结果?原因在哪里?
回首来时路,原来寻找真诚时,其实自己并没有付给这个世界多少真诚,只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真诚;追求完美时,只是要求身边的人、事、物样样完美。以一颗有求的心,一直在向外攀求。却忽略了一个事实,最不完美的是自己,最该完美的是自己的那颗心。
这个世界有完美、有真诚,圣贤人早就把至真,至诚,至善推演出来,孔老夫子、范仲淹、海瑞……他们虽死犹生,因为他们的精神永存!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在当今的社会中,我们如何实现圣哲人的期许?
近年来,我们大谈和谐,和谐从哪里来?从谁先和谐?自己要首先关怀别人,尊重别人,主动付出后人生会有大的变化,因为幸福不是拥有的多, 而是计较的少。
幸福还在于安于职守,敦伦尽分。父慈子孝,夫义妇德,兄友弟恭,君仁臣忠,朋友有信都是幸福;孩子呱呱坠地的第一声啼哭,是幸福;婆媳共为一个家族延续的互相成就,是幸福;朋友的一个微笑,是幸福;儿女对父母的一声问候,是幸福;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是幸福……
太容易了,获得幸福!只要我们懂得珍惜,眼前所拥有一切,都是我们幸福的理由……
可是这么久了,我们却没有感觉到唾手可得的幸福,因为我们的人生线路是:竞争———自我———自私———斗争,内心的不平,怨气、矛盾、冲突,家、国、社会就会越来越不和谐,怎么会有幸福的感觉?!
你会说,几年后,十几年后我再享受幸福,且先忙过这些年。当下都没有幸福的感觉,寄望以后,又有多少把握?以后的日子是由一个个今天构成的。
切记:昨天,已经过去了;明天还没有开始;朋友,我们只拥有现在。所以,要把握当下。
和谐,是每一个生命个体的需要,只有内心和谐才会有真正的幸福。和谐,就要放下自私自利,就要多些付出和关爱。对人多些理解、包容,对事多些忍耐、成全,对社会多一些责任和承担……
“三才者,天地人。”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人生天地间,要演出天地无私之德。
我们不要忘记,身为炎黄子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华夏儿女的情怀,地球人的期待,需要仁慈大爱的胸怀。
只要心中有爱,幸福就在手边;只要人人心中都有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同世界、和谐社会就在眼前!
以上为:蔡礼旭细讲弟子规
什么是幸福人生?
幸福这个词,似乎变成了每一个人的向往,一生追求的目标。那到底什么是幸福呢?
英国威廉·巴克莱说:幸福的生活不可缺少的三个因素:有希望、有事做、能爱人。
而蔡礼旭从讲述《弟子规》的角度给我们阐述了幸福需要因素有:真诚待人,付出爱;安于职守,敦伦尽分;怀感恩之心,珍惜当下。
对比发现,外国人的思想于中国人的思想的确不一样,感觉外国人的思想就是有什么说什么,而中国人与生俱来的含蓄,总是喜欢有一大推的大道理,来进行阐述,引人发思,让我们自己去慢慢琢磨,去体会其中的奥妙,很多东西,中国人都是以含蓄的方式表达,而外国人要说的事情似乎简单明了。
我们不可否认,中国人五千年历史文化是承载着太多的经典。一部《道德经》、一部《大学》、一部《孝经》、一部《弟子规》、一部《三字经》,当中隐藏的智慧,真的不是随随便便能够看到,能够领悟的。所以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确有迹可循。
但是我们也不可否认,外国人的文化底蕴也是深刻的,他们的历史文化、价值观、世界观与我们肯定存在着差异。而有一个本质的东西是不会变的,那就是我们都是地球上的人类,都希望拥有幸福的人生。
能爱人,付出爱,有事做,珍惜当下。这就是一种幸福的人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