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The Father, 中文译为困在时间里的父亲,这是一部很特别的片子。
电影剧情非常简单,讲述了一个退休的老工程师安东尼,原本幽默乐观又独立自信,却不幸罹患阿兹海默症。他最爱的小女儿多年前死于意外,他忘记了这件事,因为患病,他变得多疑又猜忌,频繁与看护发生冲突。大女儿不得不把他接来家中同住,却因此引发女婿与女儿的冲突,导致他们离婚。过了几年,父亲的病情不断恶化,对女儿恶语相向,女儿此时又遇到了一个法国爱人,邀请她去巴黎一起生活,她终于决心将父亲送去疗养院。安东尼在好心护士的陪伴下,像个孩子一样找到了依靠。
整个故事看起来简单而枯燥,但是因为叙事和拍摄风格的独特,给人一种恐怖片的氛围。
在阿兹海默症患者安东尼的头脑中,时间和事件的发生次序是混乱的,甚至于人物也是混乱的。众多的人名,他要么想不起来,要么对不上号,他以为女儿向她提及的某个看护,结果人家进门来,他发现完全不是他所以为的那个人。女儿、女看护、女护士,这几个女人他几乎分不清谁是谁,女婿和男护士也经常被他混淆。他总是记不清自己的手表放在哪里,既而怀疑是看护或者女婿偷走了他的手表,时常冤枉人家。
他也记不起自己给别人带来的麻烦,也不明白自己有什么病,为什么非要找看护给自己,反而疑心女儿要谋夺他的财产。他反感看护用哄小孩的口吻劝他服药,而面对女婿/男护士的殴打虐待又无能为力。不但时间、人物是混乱的,连地点也是混乱的,安东尼分不清自己的家和女婿的家,也不知道自己身在疗养院。甚至有时会产生幻觉,比如走入杂物间,看到ICU里奄奄一息的小女儿。
整部电影充满了一种诡异而悲郁的气氛,让观众由悬疑到逐渐明朗,原来这是一个病人的视角。事实上,阿兹海默症患者的实际情况比这电影要复杂得多。
阿兹海默症
(Alzheimer's disease,AD)
,俗称老年痴呆症,是发生在老年期及老年前期的一种原发性退行性脑病,是一种持续性高级神经功能活动障碍,即在没有意识障碍的状态下,记忆、思维、分析判断、视空间辨认、情绪等方面的障碍。其特征性病理变化为:大脑皮层萎缩,并伴有β-淀粉样蛋白沉积,神经原纤维缠结,大量记忆性神经元数目减少,以及老年斑的形成。
患者早期症状是近记忆力减退,人格改变,智能下降,空间定向不良,常有走丢、不识归途、或主动性减少,情感不稳,但日常生活尚能保持。
进一步发展则认知功能减退、出现失语、失认、有时有意识障碍。可出现神经系统的定位体征,生活起居不能自理,常有不耻行为、伦理道德行为均可有改变。甚至出现幻听、幻视、妄想、躁狂或抑郁的症状。晚期则全面智能障碍,卧床、无自主运动。缄默无语、或言语支离破碎,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最终因并发症导致死亡。
真正的患者,可以说天天生活在恐怖片中,他们每天醒来面对的都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因为他们不记得身处何处,怎样来到这里,也不记得眼前看到的人,哪怕是自己的至亲。所以他们永远都要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而且他们的理解和认知能力不断衰退,也无法明白这是怎么回事儿。即便是一个正常人,遇到这种情形,只怕也要发疯了。
85岁的老戏骨安东尼霍普金斯完美地诠释了这个角色,
并因此获得了奥斯卡、美国电影金球奖、英国电影学院奖等一系列大奖。观众跟着他的情绪,一步步梳理思路,在紧张和困惑中,逐渐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而男主角,则如他女婿所预言的那样“总会有那么一天”,他病情逐步恶化,由最初的自信乐观,变成最终的孩子般无助地蜷缩在护士怀里哭着找妈妈。而观众的心情,也从悬疑恐惧逐渐变成无奈悲悯。
我最早听说老年痴呆这个病时,还很年轻,那时都以为得这种病的人,要么是年轻时太懒,不动脑子,要么是用脑过度——事实上到现在为止,科学界也没有对这个病的病因作出定论。
那时我有个同事的爷爷得了这个病,他原是个经济学家,著作等身,到了晚年逐渐淡忘了一切,连老妻都忘记了。同事的奶奶去女儿家住了几天,爷爷以为老伴儿去世了,逢人就说:“你知道吗?XXX这个人,已经消失很久了,我已经猜到了,估计是不在了,只是孩子们都瞒着我。”说完自己唏嘘一阵,然后说:“放心吧,我能挺住。”
过几天奶奶回来了,照常照顾爷爷起居,爷爷已经不认得她了,但是跟她很客气,幻觉以为这是孩子们给他介绍的后老伴儿,说:“孩子们怕我孤单,所以介绍咱俩认识,我明白。谢谢这样照顾我,不过我心里还是惦记着XXX, 希望你能理解,见谅。”
当时的我,听到这个故事,觉得这个老年痴呆的爷爷真是可爱又浪漫,奶奶好幸福。
而现在,对这个病的了解也日益深入,同时自己也有了老之将至的危机感,就没有了年轻时的浪漫想法。
比起死亡来,衰老更令人恐惧。而阿兹海默症无疑能令人的晚年生活质量大打折扣,如果说,癌症和其它各种老年病带来的病痛和肢体失能已经是十分的可悲,那么阿兹海默带来的智能退化更令人毛骨悚然。
前一阵子在网上看到一个阿兹海默女患者的视频,老太太推个小车不断撞向一个小区旁的镜面隔离墙,坚持认为对面一个老太太(其实是她自己的影子)故意要拦住她的去路。这个视频大概是被当作搞笑视频发出来吸流量的,但我感到万分的悲哀,这个老太太因为患病,所以成了所有看客的笑料,而她自己是完全没有意识的。人生最后要如此谢幕,岂不比那些缠绵病榻或者英年早逝更加可悲可怕?
而且,可惊的是,罹患此症的人,往往很少会有人患癌症,换言之,得了老年痴呆的人,如果没有严重的并发症(比如感染或者器官衰竭之类),那么,痛快早逝的机会是很少的。其实死亡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活着受罪。那些得了绝症或者残疾无法治愈的人,因为神志尚在,还可以想法寻求安乐死,而失智的人,是连这一点也做不到了。
事实上,这个病也并不罕见,美国前总统里根和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这两个早年政治上的盟友、曾经叱咤风云权倾当世的大人物,最终也都罹患了阿兹海默症,昔日滔滔雄辩的风采和敏锐思维的智慧皆荡然无存,连基本生活都不能自理,只能在失智和幻觉中痛苦地走向死亡。
在疾病面前,金钱和权势也不能帮人幸免于难。
如此可怕的疾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或逆转疾病进展的药物。
目前中国有老年痴呆患者500万人之多,占世界总病例数的四分之一强,而且每年平均有30万新发病例。目前中国老年痴呆的患病率已随着年龄的升高呈显著增长趋势:75岁以上达8.26%,80岁以上高达11.4%;老年痴呆的患者女性多于男性,60岁以上妇女患老年痴呆,通常是相匹配男性的2到3倍。
医学上没有特效药,法律上又禁止安乐死。我们只能善自保养,同时祈祷命运的垂怜,让我们避免罹患此症,让我们能安详体面地老去。
至于保养的方法,也是莫衷一是,有人说要多动脑筋,也有人说要少吃米面糖,但究竟要如何“治未病”,也没有人真正知道。
而这类病人的痛苦,一半来自病痛本身,另一半则来自健康人群。比如电影中安东尼的女婿,坚持认为岳父是故意破坏他们夫妻的正常生活,又如养老院的男护士,虽然有知识却无爱心,暗地里欺负失智老人。而安东尼的女儿和护工,虽然善良有爱心,但终究专业度不够,也因此在与病人的共处中饱受折磨、苦不堪言。
所以,让更多普通人了解这种疾病,理解和照顾病人的感受,帮助他们找到更好的治疗机构和生活环境,才是目前我们能为他们做的。这样做,其实也是在为我们自己莫测的未来未雨绸缪。
人生如戏,能活成喜剧的人并不多,多数人的人生是乏味的悲剧,还有些不幸的人最后在恐怖片氛围中老去。我们希望每个人的生命都尽可能精彩纷呈,如果不幸落入恐怖片的窠臼,那么,希望这恐怖也不要那么剧烈,也能掺入更多的和谐与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