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解:子夏说:“亲近贤德的人,态度自然会变得恭敬;尽孝道要尽心竭力,同时应该注意度;答应给人办的事要尽自己身心所能;跟朋友交往要有诚心,言而有信。这样的人,就算是没有做过学问,我也一定说他是很有学问的了。”
子夏:孔子学生,叫卜商,字子夏,比孔子小四十四岁。孔子去世后,战国初期子夏讲学河西,影响很大。
贤贤:第一个贤是假借的动词,亲贤。第二个贤是名词,贤德的人,即学问修养好的人。
色:同前文巧言令色的“色”,为态度的意思。
反思:“贤贤易色”前人有解释为“用贤德的心去代替爱好美色的心”。杨伯峻的解释为“对妻子,重品德,不重容貌。”相比而言,我更认同南怀瑾老师的解释,上述的解中用的也是南老师的观点。这个贤贤易色,也在打到孔家店的新文化运动中成了把柄,觉得女色这样那样的鸡蛋里挑骨头的去批判,儒家弟子实在是冤枉啊!
回过头来回忆我年轻时却是个平日比较温和可一旦发起火来很暴躁的人,所以经常动怒后静下来时想想着实不应该,这时候就特别愿意去某些朋友那待会,哪怕什么都不说,就呆着,都舒心。我们会发现,到有些人身边就会有让人平静下来的魔力,像圣斗士的小宇宙一样,到了他们身边自然的感到平和安静,尤其是自己遇到不顺心的时候,若得一如此贤人指点一番肯定会受益匪浅。那么也自然的,亲贤这样的贤人自然态度就变得恭敬而温和平静。如此体悟这个“贤贤易色”,我心安之!
往后面说咱们侍奉父母应该尽心尽力,有什么好东西首先想到父母,父母有什么难处想到替父母承担。同时子夏这里提到一个 “竭其力”,就是不要做得过分了。如此就发生过为了给父母尽孝,去偷去抢,犯了法,从出发点上讲虽然心有好的一面,但是这个心却是需要学问知识去培养它的。这就是做过了头,或者有的孩子明知父母犯罪做得不对,做孩子的不但不指正,还继续同流合污,危害社会,也是过了力的表现。
对待父母应该尽我们的心。善良的心。这个心不是用财富来培植的,而是用学问修养培植的。所谓“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贫家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少完人。”就是论孝要看他的心孝不孝。也许你没有钱,攒着钱给父母买点米面,这就是心孝。反过来你很富有,好久回了趟家给父母带了烧鸡烤鸭,而自己天天鲍鱼龙虾的胡吃海塞也不爱回家看看父母,这也是心不孝。所以尽自己的心力做到的就是孝,原心不原迹。顺带后面的“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因为大多数人做不到佛那样心如止水。我们看到帅哥美女也会心动。但一念来了,很快又去了。行为上没有任何出格的。这就没有问题。如果一念发动即是破了戒,确实于普罗大众则世上少完人!
接着后面“事君能致其身”这句问题也很大。过去要打倒孔家思想,认为这是转制思想,独裁者的教条,翻译成服侍君主能豁出性命。这是不对的。我看杨伯峻版的《论语译注》也是这么翻译的,我不赞同。南老就说,中国文化的君早指年纪大而到的学问很高的人,后来才转借成了皇帝的专用。过去写信称呼都可以叫“某某君”日本学我们现在还这样用着。那么如此的话这里的君就应该指身边的长者,朋友,同事等。意思是:给身边的人办事,答应了人家,就要尽自己的身心力量,从一而终。现在有些人就是嘴说的漂亮,其实话得打个对折,说的这那都没问题,心里却一切不同意,更别提实质给别人去办事了。
下面说跟朋友交往一定要怀着一颗热乎乎的心,仔细想来朋友也是分等级的,哪些朋友是什么品行,跟自己为人标准,做学问的态度是不是吻合,自己心里都是应该有杆秤的,这里子夏提到了一定要做到言而有信,就是跟朋友交往的一个重要砝码,满嘴跑火车的人相信也很难交到真心的朋友的,因为别人对你的话已经将信将疑了,还会跟你推心置腹么。这些让我想到酒肉朋友,平时不来往,来往就是喝酒这个共同爱好,喝醉了说的话,你说要打几个折扣吧?
反省要做到上面的几点着实不易,亲贤者,远小人,在家在外都能够活出一个坦荡。这样的人,就是有大学问的。可见孔子说的 “学而时习之”,一定要致用,不能死读书,用的出才有真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