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你恨我,恨很难爱的我。
几天前,沉寂很久的陈冠希在微博怼狗仔,说“请你恨我,恨很难爱的我。”
那一刻我想到了王珞丹,噢不,是白百合。
在舆论得势下的大环境下,我们中的很多人都会随着大流暴虐,因为总觉得这无伤大雅,还能趁机当一回魔鬼,释放冲动。
却不知跟帖一时爽,他人毁一生。
我不忍心揣测收到舆论攻击是什么样的感受。
但陈冠希是最鲜明的例子,这些年“被”变成了一个很难爱的大烂人。
艳照门,神经质,怼狗仔。
什么演技、颜值、潮牌,我们都看不到,能记住的只有那一次次失态和过错。
米未的CEO马东曾说,我们所有人都欠陈冠希一句道歉。
但这句道歉怎么可能说出口。
我们都拿着所谓公众认知的挡箭牌,当时面红耳赤说出口的爽快还历历在目。
公然打自己的脸,这样的事谁都不愿意去做。
再踩上两脚可能才是更好的选择。
反正受害者苦逼沮丧的脸,我们看不到。
所以啊,被舆论冲刷之后,想获得一句道歉?
太难了。
很久之前,网络上流传过一段女童控诉后妈虐待自己的视频,刷爆了各大门户网站。
这个“后妈”被人肉,被上门泼红油,甚至殴打。
然而在当地一个小小报纸的角落,有一份公告写着,女童身上的淤青,和呕血是因为败血病引起。
后妈从来没有打过她,还为她负担着巨额医疗费。
当恶人感觉自己是正义的时候,才是最可怕的。
真相在众怒中不再重要,悲剧变得十分容易。
说个最近几天发生的事。
我有个朋友也被喷了,理由是:他那么火,肯定是傻逼。
这个理由,听起来愚蠢至极。
但是,很快就聚集了一个小队开始谩骂。
可能只是泄一下生活不易的愤,骂了两天,大家觉得没意思开始散了。
我能够理解,一个普通的人,平常生活有各种工作,生活上的压力。
在这样的状况下,骂一个上热搜的普通人,好像就是纾解压力的一个好途径。
看着对方被喷得体无完肤,自己好像也会爽得莫名其妙。
因为隔着一个屏幕,所以不需要在意对方的情绪,不用负担“对方可能会受伤”的良心苛责。
谩骂变得轻松随意随意。
但朋友就变得非常低落,很长一段时间非常抗拒社交媒体。
这种落井下石,墙倒众人踩的恶趣味我们从小就有。
我明白,这么做动因其实就是爽。
而且在所有人都这么做的时候,我们很容易说服自己也参与其中。
但我们已经成年了。
可以控制自己的行为,并用理智去衡量伤害。
所以不要那么幼稚。
2012年,一个IT男因为自己的私人照片被网络改造成恶意表情包而上吊自杀。
不久前,森蝶攻击贝儿的谣言让小女孩多次情绪失控,还有别忘了,那些引发乔任梁抑郁症的舆论攻击。
如此种种,到最后,除了网友自鸣得意,根本没有任何愧疚可言。
更别说道歉。
在这个时代,媒体已经变成了泄愤工具,我就是想骂你,跟你没关系。
这样的心态存在了很久,它是沉默的大多数中所描述的羊群心理。
因为盲目的小社群效应,导致大家总是轻而易举地施暴。
但其实无论个性还是性,喜欢是很私人的事情,说到底关我们屁事。
陈冠希最新那个微博里,我的朋友留言:究竟是陈冠希很难爱,还是围观的我们太不可爱?
嘴巴再毒也不会带来力量,强悍不是从盲目攻击他人中来的。
把话说小,把自己的生活过好。
一句道歉不重要,管好自己最牢靠。有些人总喜欢站在道德高地上,而我只关心,他们冷不冷?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