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这个概念在我看来。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创造他最大的贡献,就是让我们第一次以平和的态度接受了人的多样性。你跟我不一样,我们每个人都不一样,这是一个事实,只有在承认这个事实的基础上,才能发展出平等、尊重、不越界的人际关系。
“人格”概念在人际关系里的用处:
1.人格是一个标签,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识别出人与人的不同,走出了解的第一步。
2.人格的标签化是一种对行为的个体化理解,可以减少关系中的矛盾。(对行为的个体化理解)
有时候我们确实可以出于别人的要求,勉为其难做一些事。但每个人都有一个平衡点,我可以勉强,不能无限的勉强下去。在你感觉疲惫或沮丧的时候,就要叫停:“对不起我的极限就到这里了。”
3.人格的概念
可以帮助我们在不适合的关系中“彼此放过”。
这两年有个说法很流行pua,也就是在亲密关系或职场上下级关系当中的“精神控制”,这种控制是怎么来的呢?往往就是被欺负的人太过于通情达理,在一段关系中感觉不舒服,却反思自己会不会是因为我没有体谅对方,是不是我的沟通技巧不够好,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可以离开这种善意,如果被对方利用就变成你应该再多为我改变一点,就会承受很多不公平的对待,甚至是虐待。
这时候就可以用人格的概念下一个定论,让那些复杂的可能会无限循环下去的关系问题,终止问题,都是因为我们的人格不匹配到此结束,这不失为一种解决之道。
标签有误判的可能:
标签的意义在于方便快速,但它不一定精准。
你在心理咨询中常常做后面的工作,帮助来访者在固化的标签之外看到自己或别人身上不一样的可能。父母说孩子胆小,我会问:“有没有胆大的时候呢?”“除了胆小之外,他还有别的哪些特点?”我们投入大量的努力,去一点点发现当事人和标签对比的微小差异,就有可能改变他们的关系。
总结:虽然我们经常认为贴标签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人格作为对人的一种简化理解,在人际关系中有很多积极作用。
划重点:
1.人格作为对人的一种简化理解,在人际关系中有很多积极作用:帮助我们识别并描述人与人的不同,走出了解的第一步;提供对行为的个性化理解,减少关系中的矛盾;快刀斩乱麻,帮助我们在不合适的关系中彼此放过。
2.标签的意义在于方便快速,但他不一定精准,可能带来误判,使用它的时候需要保持对例外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