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李松蔚老师这周《心理学通史》人格篇。突然间有点恍然大悟,有点释然,有点找到答案的感觉。
银之十大未解之谜——线上分享/说话真的有那么难嚒?额,我也很好奇,不过,之前大概是凭着三分钟热度吧。
马甲线训练营自我介绍?额,其实当时拿着我妹的平板,录了不下10遍。
易经一个“卦”的分享?文字稿录音前前后后花了几个小时(我当时为啥答应来着)?
优秀学员的分享?(复盘整理效率手册才发现原来有这回事。备注是:抖啊抖啊抖啊抖…)
我可以勉强,但不能无限地勉强下去。
银之十大未解之谜——关系中会有一个“保质期”。
李松蔚老师说:“如果你在一段关系中感觉不舒服,你也可以离开这段关系。 ” 大概就是能在一起玩就玩呗,玩不到一起,就不玩呗。圈子不同,不必强融。能量场不对,出门左拐。
三分钟热度的开始,如火如荼,然后寥寥几语,最后默默无语了?风来过,风走了?最后回归自我,吃瓜群众照常“潜水”,各处去溜达看热闹。
这不是我的错,也不是其他人的错。只是“人格”在变量中慢慢归于“稳定”,偶尔在稳态中抽风。
一:023|人格:谈论星座和MBTI的时候,我们在谈论什么?
1. 人确实具有某种稳定不变的特性,也就是人格,它在成年之后基本处于稳态。
2. 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可以抽取出有限的几种特质,用来描述形形色色的人格。
3. 人格可以预测一个人整体的行为规律,但对具体行为的解释力不如情境和关系。
二:024|人格稳定:如何减轻“精神内耗”?
从功能的角度来看待人格稳定,我们会发现:
1. 不同的人格特质,都是适应环境的产物;
2. 接受人格特质的稳定性,“不是我的错”,可以减少自我对抗带来的消耗;
3. 我们不需要去徒劳地改变人格,而是要想办法为每种独特的人格找到适合的位置。
三:025|标签化:怎么用好人格标签?
1. 人格作为对人的一种简化理解,在人际关系中有很多积极作用:
帮助我们识别并描述人与人的不同,走出了解的第一步;
提供对行为的个性化理解,减少关系中的矛盾;
快刀斩乱麻,帮助我们在不合适的关系中彼此“放过”。
2. 标签的意义在于方便、快速,但它不一定精准,可能带来误判。使用它的时候,需要保持对例外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