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变中的未来已来用事实描述着现在社会中的各种明显的不同,社会变了章节中用实例和数据说明着就业的变化。恰逢处在每一学期的“农忙时间”,间或收到家里“农人”的心情描述,总有些喘不上气的感觉。 “以教人者教己”的效力之宏。这里面重要的学理就是“为学而学”不如“为教而学”之亲切。“为教而学”必须设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纪要努力使人明白,自己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
教育的意义是什么?
陶行知先生说教育的根本意义就是生活之变化。
老师眼中的教育是什么呢?家长眼中的教育是什么呢?孩子眼中的教育是什么呢?
老师眼中的教育是品学兼优;家长眼中的教育是能品学兼优最好,或者能做到其中的一种,虽有遗憾但还是好的;孩子眼中的教育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不可以?照今天梳理的内容来看,老师眼中的教育最单纯,虽然也不是那么好操作,但终究目标是不变的,对,教育的意义就是通过教育想要达到的目标。所以我认为,教育的意义在于通过接受各种各样的教育,找到适应社会的、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适者生存这句话,或许也可以有这样的一种注释。
目前面对的问题有哪些呢?
1.对于外界的依赖过大。父母、领导、同事、同学一定等能给你带来收获。父母的指导是直接的,毫无保留的,虽然那时那刻觉得难听、一点都不为我着想,但是到了一定的年龄、或者某一个特殊的时刻,瞬间的闪现被训的镜头,瞬间明白那里的道理。同事、同学的指导是间接的,甚至有时是反面的促进,但往往这样更能让自己迅速的成长起来,打怪的能力迅速提升。俗称就“夹磨”。
2.对于高科技的依赖。信息社会最大的便利是不知道的、不懂的随时可以“百度一下”,然后就以为知道了、懂了,但到用时方知“书到用时方恨少”,“学然后知困,教然后知不足”。现在的人容易把机器的能力当成是自己的真实能力。
PS:写到这里,突然对“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的新的认识。
《陶行知文集》里的这段话: “以教人者教己”的效力之宏。这里面重要的学理就是“为学而学”不如“为教而学”之亲切。“为教而学”必须设身处地,努力使人明白;纪要努力使人明白,自己便自然而然的格外明白了。
以往看到“学”想到的就是学生的事,看到“教”想到的是老师的事,将两者与陶先生的“小先生制”结合起来,原来学与教既与老师有关,更与学生有关。
3.想要的太多。教育的改革追不上教育的研究。从医学教育演化出来“项目化学习”,从建筑业、医学业引入教育的清单式革命......
学习理论的一条核心:学生学习,不是知识的传递,因此教师教学,也不是知识的喂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