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Sheryl Sandberg 谢丽尔.桑德伯格
公司曾经发了一本她写的书 -《向前一步》,没看过。
看这本,因为书名,看了两天,压抑的不得了,必须要不停地深呼吸;但还是想介绍一下这本书,身处逆境的人可以参考,兴高采烈的人当工具书看吧,万一你身边的人需要帮助呢。
人生从来都不完美,逆境是常态 - 失去亲人,失恋离婚,失业… 但请相信,6个月内,50%以上的人会度过“急性悲伤- actual grief”阶段;我们比自己以为的更脆弱,却比自己想象的更坚强。
首先需要做的就是,不要试图控制悲伤,倾听靠近,让悲伤自行其是;这需要过程,但请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到。
每个人面对悲伤,都会经历5种状态 - 首先是否认事实,然后是愤怒,祈祷,抑郁,最后变成接纳;这5种状态不一定是线性的,而且会有起伏。没关系,随他去。
但同时,一定要增强自己的“复原力”,努力把自己变成打不死的小强。
先说什么是“复原力”- 指人们面对悲痛的反应速度和强度。
复原力源于每个人的内在,也源于获得的外部支持;源于因生命中的美好而引发的感恩,也源于挫败中学到的经验;源于对悲伤的解析,也源于对悲伤的接纳。
说的太泛泛,不知道具体怎么办?
一、先说说“内在”怎么处理;我个人觉得,这和刚才提到的“接纳”是一个意思。还是那句话,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面对问题,其实就是“接纳”。
在情感预测的研究(affective forecasting)中发现,当我们受苦的时候,倾向于将苦难无限地投射放大。
Martin Seligman 塞利格曼提出了3P理论,这三个P阻碍“复原力”:
1/ 个人化 personalization,认为坏事的发生都是自己的错
2/ 普遍化 pervasiveness,认为消极事件会影响生活的方方面面
3/ 持久性 permanence,认为事件的残余效益永远存在
其实不必过度放大消极事件对自身的影响,虽然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类有这个倾向;但研究同时也表明,人类在进化中也具有了联结和悲伤的能力,人类有天然的工具可以从失去和创伤中复原。
放弃和坏情绪抗争,它溜走的更快。
二、寻求帮助 - 这处于培养复原力的核心位置,所以可想而知,外部支持的重要;
心理学研究表明,缄默效应mum effect - 就是人们避免谈论坏消息的情形,会加剧痛苦。
所以一个接纳者(openers)就显得特别重要,他提问但不带任何评判地聆听,享受与他人联结的感觉。
这个人并不总是最亲密的朋友,只是“彼此认同”的人。他可能是个相同经历者,也可能是个组织。
但如果你要扮演这个接纳者,请记住,不要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真诚地告诉他/她,“你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我也不知道,但你不会一个人经历这些,未来的每一步我都会陪着你”。
有时,关爱意味着当他人受伤时,你必须陪伴他,否则你无法安心地待在别处。想想,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接纳者,或者你是谁的接纳者?
三、至于感恩,可能比较简单:
记录感恩事件,不断提醒自己关注生活中的一切美好,提升快乐指数,以及健康程度。
四、而经验就有很多:
如果面对的是失去亲人的孩子,心理重建是关键步骤之一:创建新家庭的同一性,让孩子觉得剩下的亲人依然可以构成完整的家庭单元。
同时在成长的过程中,帮助孩子形成4个核心理念:
1/ 要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具有一些掌控力;要培养那种自己是命运的主宰者的感觉。
2/ 要他们能从失败中学习;把消极事件当作是挑战,是机会;这种成长的心态非常重要!在这方面,父母老师要注意给予表扬的类型,要表扬“努力”而非“聪明”。
3/ 要他们感觉到,自己的存在很重要;认真听孩子说话,重视他们的想法,帮助孩子和其他人建立起牢固,安全的依赖关系。要他们有那种“我很重要”的感觉,知道很多人关注他/她,关心他/她,依赖他/她。
4/ 帮助他们具备那种可依赖和分享的真正的优势,能力很重要!
而,如果你失恋或婚姻失败,那首先要做的是自我同情self-compassion,将给予朋友的那份善意给予自己,自我同情让我们带着关心和理解去处理自己的错误,而不是一味自责和羞愧。
同时,要明白是否能找到真爱不是我们自己能控制的;
如果还有下一次,把婚姻当成三方关系去处理 - 你,对方,关系本身;而“关系”是有意义的实体,需要保护和滋养 - 比如两人一起做些小事情,比如要有应对冲突的能力。
这里只是举两个例子,帮助理解“经验”是怎么起作用。
当然,在增强“复原力”的过程中,还有很多“小”方法,比如:
把感受变成语言(就是写下来),能帮助我们度过并克服悲剧带来的负面影响。
或者锻炼,研究表明锻炼是改善心理健康的最佳方法之一。
去做那些能带给我们快乐的小事情,多小都没有关系,只要一点点开心都可以。
最后,必须要强调的就是,一定要心怀希望(有理由的希望 - 如果采取行动,就能让事情变的更好),这是内在复原力的关键。
一定要相信自己:如果必须坠落,就让我坠落,我会成为的那个人一定会接住我。
每个人的生活都存在另一个选项(option B),虽然不一定是最好的那个选择,但请相信,一定有另一个选择。
快乐的一天短暂得像15分钟,痛苦的一天漫长得像15年,生活的任务就是把快乐的15分钟变成15年,把痛苦的15年变成15分钟。
失去后找到再次爱,再次欢笑的希望;离开了,也要找到另一种方式,继续爱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