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说的权利斗争是指日常生活中的呈现。
权利斗争,顾名思义就是双方或多方为了自身的权益而进行你输我赢的游戏。
在家庭中,职场里都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或许也在享受着。
然而权利斗争是对彼此都非常消耗的模式,因为没人愿意输,也没有人愿意错。
比如,有位父亲和孩子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还把门给砸了,事后问他们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才知道就是孩子睡在床上不出门,父亲叫他吃饭不理父亲,父亲就冲进房间拿走孩子正在玩的iPad,孩子生气就踹门,把门踹破了。
好,我们来看看这个事件……
首先问父亲,你是要用ipad吗?父亲回答:不是,我是不想给他用了。
再问孩子:你为什么要踹门?是表达很生气吗?孩子回答:是啊,我就是很生气,我不想吃饭,不愿意出房间,不愿意起床,关他什么事情。
这对父子如何进行权利斗争的呢?
父亲想要孩子起床吃饭,可能更多还有前面的其他积累,所以在孩子没有听父亲的之后,父亲采取的方式是拿回ipad。
孩子被抢走ipad之后,属于输的一方,所以只是踹门来发泄自己的情绪,无法捍卫自己拥有ipad权利的气愤。
相信类似的场景在很多家庭中都时常上演,只是演绎版本各不相同。
那这场争斗下来谁是赢的一方呢?
没有任何一方,看似父亲拿回了ipad,孩子也表达了自己的“力量”——踹门,但是没有任何一方真正实现了自己想要的。
父亲叫孩子吃饭,背后是想孩子能按时吃饭,作息规律,对身体都好,是一份关爱,可是父亲没有想过给予孩子一份空间和允许也是一种关爱。
父亲的拿回ipad或许也是他习惯性地潜意识模式:“当你没有按照我说的去做,我就要如何如何……”
而不会柔性地表达:“看到你一直在玩ipad,不起床我很担心你,不知道你可以照顾好自己吗?”
对于孩子来说,他不愿意出房间,不想和父亲说话,甚至就是抱着ipad,这里面也是对父亲的抗拒,对于父亲平时对他的方式的抗拒和反感。
而只是这个孩子没有学会更恰当的表达方式,只是把对父亲的气愤透过踹门来表达。
许多人的成长历程中,包括我们的教育中,我们更多是教导的是如何做对事情,分辨好坏对错,而没有学习甚至意识过我们要留意自己的情绪想法的发生。
你看电影都会看到,侦探警察办案,都要去查找案件的蛛丝马迹,寻找作案动机等等来回溯整个案发过程。
而你的生活,你有安静下来回溯整个发生,你内部发生什么,外部言行发生什么,对方外部言行发生什么,内部又是什么推动这一切的发生。
如果你没有意识去留意它,也不借由这些发生去了解你自己,了解对方,那你的生活就是习惯性的自动化反应模式,很难把创造生活的权利放在自己的手里,只是随着发生而起反应。
那如何去留意自己的发生呢?
比如,最近你很拖延,或者说不想做任何的事情,那你如果借由这个往下问自己,我在拖延的是什么?我自己这里发生了什么?
有的人会说,我拖延就是因为工作上别人不支持我。
如果你依然是外归因,那你永远无法解决拖延的问题。
可以继续问:别人不支持我的工作,对我而言意味着什么?
他不支持我,我就没法开展啊。
那这背后是不是因为自己有个很深的信念:别人应该支持你的工作,他不支持所以我的工作没法推进。
那,获得别人的支持,是否也是你自己的事情呢?
如果你愿意开始尝试往内走,你会发现问题才会真正的解决。
别人不支持你,你是否可以去和当事人沟通,去和领导沟通,去和相关可以提供支持的人沟通。
好了,又有人说,都沟通了没用,所以我做不了。
那你的拖延就变成了顽疾,甚至直接导致它病变的是别人,别人只要不支持你,你就会用拖延来表达不满。
有的人有这样的呈现,找这个那个都不帮他,他就会很不开心,内心有个对话是:没有人帮我。
底层是价值感的问题,我不值得获得帮助。
这里就不延伸下去,只是想告诉你,如果一直外归因,永远无法解决,从内在寻找答案是最迅速的解决途径。
今日探索:当你遇到让你不开心的人或事,你第一反应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