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区”这个词不用科普,大家基本都知道是什么意思,我也一直以为自己理解舒适区的含义,结果事实证明我确实是理解错了,还不是浅了或思考不够,也正为如此,我一直未能作出什么实质性的改变。
舒适区不是指熟悉或舒适的环境,而是熟悉的应对环境的固有方式,换个环境并没有走出心里舒适区,只有改变应对方式,才能真正走出心里舒适区。这个不难懂,我们能想到很多人换了环境依然还是没有改变生活或工作的窘境,所以才有了那句话,在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的金句,而不是跌倒了那咱就换个平坦的地方。
人和人有差别,每个人的舒适区自然也会不太一样,要改变,就要从走出舒适区开始,因为改变的本质是要创造新经验,用新经验代替旧经验,这说起来很容易,但做起来却是很难的,只有极少的人才能做到。原因在于人的本能是路径依赖,从而获得内心的安全感和控制感,要创造新经验这就将我们置于危险的境地,我们会本能的排斥。这就会出现两股力量,就像油门和刹车,动力和能力空转且发出痛苦的呻吟,常见的结果是,兴冲冲做的事半途而废,然后再换一个结果依旧如此,这不是毅力不够也不是不够自律或是努力,是我们对自己的舒适区了解的不全面甚至信息不正确。我们要开足马力奔跑,我们除了要知道目标外,我们也要知道我们依赖的路径也就是行为方式是什么,大白话就是我们的爱和怕是什么,依赖原来的路径我们会得到什么好处,我们内心惧怕什么才做了这样的应对方式。
走出舒适区是需要给自己做个全面的透视,看看自己的真心,不是简单的做当下反方向的事,不是胖就减肥,拖延就立刻行动这么简单,心里舒适区的追溯可能会很深,找个整块的时间思考下,我们熟悉的应对环境的方式是什么,是什么影响了我们应对环境的方式,就像遇到了老虎我们是打还是逃,或者坐以待毙等老虎吃,打或是逃或是不选择这就是我们应对环境的方式。
对于我自己的舒适区,我也做了一个探究,结果让我很是震惊,如果早点可以了解自己的心里舒适区,那当下应该不会如此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