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归一汪曾祺

图片发自简书App
后知后觉的我,过了好几天才知道,5月16日,是汪曾祺先生去世20年的日子。

我喜欢汪先生好久了。

大约在14年前,高三的一次模拟考试上,我做了一道《多年父子成兄弟》的阅读理解,从此成为汪曾祺的铁粉,后陆续读了他的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晚饭花集》;散文集《人间草木》、《人间滋味》、《人间有戏》等。

他曾很具象地描述过“清香”的味道——即食时如坐在河边闻到新涨春水的气味。那也是他文字的味道。

1

汪曾祺于文字上是天分极高的那一类,属于老天爷赏饭吃的典型。

年轻的时候也写过意象流动、辞藻华美的文章,例如《复仇》,开头就很震人——“一支素烛,半罐野蜂蜜。他的眼睛现在看不见蜜。蜜在罐里,他坐在榻上。但他充满了蜜的感觉,浓,稠”。

中间更是各种纷繁意象交错,长短句交叠,语言明亮、密集、诡谲多变,“大殿上的铜钵里有花,开得真好,冉冉的,像是从钵里升起一蓬雾”,好像是一种的文字实验,走的是奇绝精怪、语不惊人死不休的险路子。

但说实话,这种文字不难写,堆砌出来的华美,多看几篇就会腻、累,真正的功夫是大巧无工,“于无声处听惊雷”。

汪先生显然也不是爱玩文字游戏的人,身边有又诸多大家如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金岳霖等师长的“加持”,很快就回归了文字的“正道”上来。这个“正道”是我的观点,说白了,就平白、朴素、讲人话。汪先生在《岁朝清供》里也写到:

“好的语言,都不是起里古怪的语言,不是鲁迅所说的「谁也不懂的形容词之类」,都只是平常普通的语言,只是在平常语中注入新意,写出了「人人心中所有,而笔下所无」的「未经人道语」。”

可以说,汪先生后来的写作都是在践行这“平常语”、“未经人道语”。

就像《受戒》里大家都很喜欢的那一段,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华丽、复杂的语言,也没有过多的修饰,就是简单的白描,却那么美、那么动人:

“她挎著一篮子荸荠回去了,在柔软的田埂上留了一串脚印。明海看著她的脚印,傻了。五个小小的趾头,脚掌平平的,脚跟细细的,脚弓部分缺了一块。明海身上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他觉得心里痒痒的。这一串美丽的脚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乱了。”

我尤其喜欢看他写的《葡萄月令》,一个月一个月写过来,就像一位老农在和你聊天,聊完你就会爱上葡萄:

“下过大雨,你来看看葡萄园吧,那叫好看!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一串一串,饱满、磁棒、挺括,璀璨琳琅。你就把《说文解字》里的玉字偏旁的字都搬了来吧,那也不够用呀!”

2

仔细回想一下,汪先生的很多书,我是在火车或飞机上看完的,都是篇幅不长但平实有趣的生活小事,读起来既轻松过瘾,又回味久久。

他写某一天,“四月二日。月光极清,夜气大凉”;他写岁朝清供,“隆冬风厉,百卉凋残,晴窗坐对,眼目增明,是岁朝乐事”;写昆明的雨,“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这种短句白描、文间行有古意的写法,大概只有汪先生能写出来。

汪先生的游记写的也极好,不拘泥形式,也不一味的寻旧访古,是那种充满“人”气儿、烟火气的写法。

他去眉州三苏祠,看到院里种的荔枝树,就想在贬谪的苏东坡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时心里的酸苦;在杨升庵祠,又直说,“不赞成给古代文人立像,都差不多,屈原、李白、杜甫一个样”;当然他的笔也不会落下峨眉山的猴子、洪椿坪的大鸟。

所以我和朋友说,汪先生的书很适合一个人出去晃荡时,装在包里,随时有空随时翻,忍不住会心一笑,独孤和落寞都抛在身后。

3

相对其他作家,汪先生的可贵之处在于,他把对生活的热爱,他体味到的每一点美妙,随意地撒在每一篇文字里;读者通过阅读他的文字,很容易感受到一种平常生活细细碎碎的美好,毫无距离感。

他写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花花草草:“山丹丹记得自己的岁数,长一年,多开一朵花”,“玉渊潭洋槐花盛开,像下了一场大雪,白得耀眼”;“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可,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

他在《人间草木》中夏天的西瓜:

“西瓜以绳络悬于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咔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

写在昆明时吃的一种炒鸡蛋,有滋有味:

“映时春有雪花蛋,乃以鸡蛋清、温熟猪油于小火上,不住地搅拌,猪油与蛋清相入,油蛋交融。嫩如鱼脑,洁白而有亮光。入口即已到喉,齿舌都来不及辨别是何滋味,真是一绝。”

写我最爱吃的香椿拌豆腐:

“香椿拌豆腐是拌豆腐里的上上品。嫩香椿头,芽叶未舒,颜色紫赤,嗅之香气扑鼻,入开水稍烫,梗叶转为碧绿,捞出,揉以细盐,候冷,切为碎末,与豆腐同拌(以南豆腐为佳),下香油数滴。一箸入口,三春不忘。”

他写平常的感情也是高手,如“父亲一醒来,一股香气透进帐子,知道桂花开了,他常是坐起来,抽支烟,看着花,很深远的想着甚么。(《人间草木》) ”,读起来很有生气,余味很足。

这与苏轼的文学主张精神上类同——“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恣态横生。”

其实在我看来,汪曾祺和苏东坡,即使隔着千年的时光,也明白,他们是一类人,活波有趣,对生命充满热情,即使现世有波折,但仍能以最大的乐观化解。

4

写汪曾祺不得不提沈从文。

汪曾在多篇文章中提到这个对他影响巨大的大学老师,后来还专门写过一篇《我的老师沈从文》。

汪先生回忆,沈从文先生在联大开过三门课:各体文习作、创作实习和中国小说史,沈先生常常在学生的作业后面写很长的读后感,有时会比原作还长;沈先生教他,写小说的人物对话,不是两个聪明脑壳打架,要贴到人物来写。

他还谈到,有次和沈从文看一个青年作家的小说,沈说,爱用成语写景,不行。汪曾祺说,就是描写人物,也不宜多用成语。后来汪先生自己在谈小说写作时也讲到,“满篇都是成语,容易有市井气,有伤文体的庄重。”

其实,我特别喜欢他写的在西南联大求学、在昆明的7年的文字,改天单开一篇小文写吧。

最后的最后,要放上汪先生谈读书:

“我读书很杂,毫无系统,也没有目的。随手抓起一本书来就看。觉得没意思,就丢开。”

私以为,这也是适用于大多数人的读书态度。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324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03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192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55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69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66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7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83评论 0 25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27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90评论 2 32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69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65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4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9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80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99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