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个人,
去世多年后,他的书籍突然在互联网上畅销不说,他的相关话题不仅在抖音破了高达30亿次的播话量,
他的代表作《我与地坛》更是成了2023年度畅销书非虚构榜首,并常年被列入“微信读书”、“网易蜗牛读书在读榜”榜单,他也成了网友们口中最好的“神段子手”,“互联网嘴替”。
而早在很久以前,中国唯一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早就公开说过,如果中国作协只养一个人,那也该是他,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苏童也曾说,我很爱他,某种意义来说,我背着他,就是背着一个文学圣洁的灵魂,
在《我在岛屿读书》这档纪实类读书节目中,曾获得意大利最高文学奖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的著名作家余华更是多次说到,
他不在了,我很想念他。
他是谁,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魅力?
不仅在世时让莫言、苏童、余华等推崇不已,更在去世后让他们念念不忘?
他到底有什么魅力,能代表现在的年轻人,表达对生活和人生的看法?
请让我们走进“轮椅上的作家”史铁生不凡的一生……
01
如果人生有得选择,我想,史铁生一定会选择成为一个身体健康的平凡人。
但可惜的是,命运,常常是休论公道的。
现在,就让我们从史铁生的少年,甚至是童年和出生开始了解他。
中国著名作家史铁生,1951年出生于北京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家庭。
史铁生的父亲在东北地区工作,母亲则是北京林业大学的一名职工。
从小到大,史铁生都妥妥的是“别人的家孩子。”
还在十岁时,史铁生的就获得了作文比赛第一名,中学时,他更是考上了著名的清华附中。
那时候的史铁生,精通物理,懂无线电,身体非常健康,他是学校出了名的运动健将,最擅长的是80米跨栏。
那时候的史铁生,人生中最喜欢的是田径,后来的他曾经在书中写过:我人生第二喜欢足球,第三喜欢文学,第一喜欢田径。我能说出所有田径项目的世界纪录是多少,是谁保持的,保持的时间长还是短。
这样的史铁生的,如果命运正常发展,毫无疑问,他将会迎来一个光明的人生。
那样的他,无论是走文学还是运动的道路,以他的天赋和才华,都很有可能会获得成功。
不夸张地说,如果史铁生照自己的意愿,走田径练跨栏的话,很有可能成为另一个刘翔,那么中国的田径历史,甚至是纪录,可能会早好多年就被打破。
但可惜的是,命运没有如果。
年轻时的史铁生,爱运动,爱笑,怎么看,都是个健康开朗的人。
可惜的是,命运之神伸手在史铁生17岁那年轻轻一拨弄,就让他的人生走向了一个完全不同的道路。
02
那一年,17岁的阳光少年史铁生,响应国家“上山下乡”的号召,来到了遥远的陕西省延川县清平湾插队。
除了史铁生,陕西省的延川县曾经还出一个著名的作家,就是写出《平凡的世界》的路遥。
虽然后来的陕西省的延川县,因为曾经成为史铁生和路遥这两位著名作家的落脚点而出名,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延川县其实是一个非常贫穷又落后的地方,用山沟沟来形容毫不为过。
那一年,年仅17岁的史铁生和同学们“坐了火车再坐火车,倒了汽车再倒汽车,最后又走了十几里山路”,才到达遥远的清平湾。
清平湾是怎样的一个地方呢,这里土地贫瘠,降雨量非常少,常年干旱。
对于世代生活的清平湾的人们来说,缺衣少食甚至是缺水吃都是生活的常态。
来自北京的知识青年史铁生来到清平湾后,开始了和这里的农民一样的辛劳操作的日子。
他们春天播种,夏天收麦,秋天收玉米、高梁,冬天打坝修梯田,就这还不算上种菜,担粪,砍柴,出麻油,打窑洞,养鸡,挑水,养牛喂羊等农活,总之,清平湾的人们,一年四季都不得闲。
但就算是这样勤劳,清平湾的人也只能勉强填饱肚子。就连想吃一顿白馍,还要等到清明节才有。
那时候的史铁生,经常想念北京的美食。他做梦都想吃全聚德的烤鸭,小吃街的芝麻烧饼,羊杂碎等北京美食。但可惜的是,这一切都只能是梦想而已。
在陕北,史铁生和当地人一样,都住窑洞。
窑洞阴暗潮湿,加上夜晚总起来喂牛,总躺在青石板上打盹休息和营养不良,一来二去,史铁生病了。
他常常莫明地腰腿痛。
一开始,史铁生也并没有太当回事,他以为自己不过是普通的坐骨神经痛或腰肌劳损而已,毕竟自己的身体那样好。
然而一次淋雨的经历,却让史铁生的病情急转而下。
那一次,20岁的史铁生去山里喂牛时,突然遇到了冲天而下的大暴雨。
山里空旷,面对倾盆的大雨,人们根本无处可躲。就这样,放牛的史铁生被大雨从头到脚浇了个透心凉,回去没多久,史铁生就生了重病,他不仅高烧不退,他的腰腿痛是更严重了。
他的腰痛起来,他不仅无法站立,就连坐着,躺着都毫无办法。
无奈之下,史铁生只好提前回到了北京医治。
在北京的友谊医院,史铁生进去时,还是站立着进去的,但可惜的是,出来时,他却被确诊为腰腿瘫痪,需要终身都坐在轮椅上。
03
这样的变化,让史铁生怎么都无法接受。
就像他在《秋天的怀念》一文中写的那样,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试问,一个原本可以飞速跨越80米的栏杆的人,让他一下子双腿瘫痪,且终身无法行走,这叫人如何接受?
那段时间,是史铁生人生中最黑暗的日子。
很多次,他都想到了死。
躺在床上的他,天天用眼睛的余光在天花板上写字,一个是“肿”字,一个则是“死”字。
编辑搜图
幸运的是,有两个人和一处地方拯救了史铁生。
这两人,一个是史铁生的母亲,一个是史铁生后来的妻子,陈希米。
那个地方,则是后来的史铁生在他的书中郑重且大量写过的地方,地坛。
史铁生瘫痪后,他的母亲以最快的速度请了假,回到北京照顾他。
为了给史铁生治病,他的母亲变卖了家里几乎所有值钱的东西。不仅如此,她还到处打听偏方,想办法给史铁生治病。
当所有方法都用尽,发现怎么都无能为力时,史铁生的母亲就开始想办法让史铁生学着接受自己的残疾。
为了让史铁生的世界多些色彩,她和史铁生的父亲,求邻居画了图纸,然后捧着图纸找遍北京城,才找到一个加工部愿意为史铁生打造一部方便出行的轮椅。
她不仅用一颗母爱的心,给史铁生的轮椅缝制了最软的坐垫和靠背,她还想办法给轮椅的两侧装上支架,再安上一块木板,让史铁生坐在轮椅上,就可以自己吃饭,看书。
为了让史铁生尽快振作起来,她甚至还推着轮椅上的史铁生去劳动局找工作,可惜的是,却被拒绝了。
一直到母亲因为肝硬化去世,到死都没能和儿子一起去北海看一次菊花时,史铁生才明白,自己能好好活着,对母亲来说,有多重要。
因为死去的母亲那颗无私爱他的心,史铁生才渐渐开始振作起来。
史铁生振作的方式是阅读和写作。
虽然坐在轮椅上的他,行动多为不便,但他大量地阅读,大量地写作。
正是阅读和写作,从另一个角度,拯救了史铁生,让他发现和明白,自己也不是全无用处。
也正是写作和作品的发表,把史铁生生命中另一个重要的女人,妻子陈希米,送到了他的身旁。
1979年,瘫痪8年的史铁生认识了陈希米。
史铁生曾说道,双腿和爱情二选一,我还是要选择爱情。
04
陈希米的到来,不仅仅给了双腿瘫痪的史铁生爱情,更重要的是,给了他的生的希望。
那时候的史铁生,因为病情恶化,患上了肾衰竭。这让他不得不时常在身上插上尿管,甚至随身还要带着尿壶,来维持生活和生命。
这样的他,满身上都是难闻的尿味儿。
但就是这样肮脏的他,陈希米也从来没有嫌弃。
她不仅留了下来,做他的“双腿”,陪伴他,鼓励他,照顾他,她更让他相信,自己的存在非常有意义。
正是妻子的照顾,让史铁生有了更多的精力和心情写作。
而地坛,则让史铁生开始慎重思考疾病与生命的意义。
那时候的史铁生,住在北京的雍和宫大街26号,这里离地坛很近。
就是在历史悠久的地坛,史铁生感悟到了生命的渺小,甚至是如何在疾病缠时,与疾病共存,活出笑容与不凡。
很多人说起史铁生,想到的都是轮椅,尿毒症,透析,双腿瘫痪,残疾。然而史铁生的朋友们说起史铁生,却满是笑容和怀念。
他不仅用文字感染和鼓励了很多人,他更用行动告诉大家,生病了,与其抱怨生活,不如坦然接受,与疾病共舞。
对,史铁生就是用“与疾病共舞”的态度,来度过自己剩下的人生。
1998年,已经得了尿毒症的史铁生,开始了每个星期都要做3次4个半小时以的透析的日子。
后来的他,在长达9年的时间里,一共遭受了1000多次针刺,他的动脉和静脉都被针扎成了蚯蚓状。
不仅如此,因为尿毒症,他还被限制饮水,但他每次去做透析,他都会被脱去3公斤水,随之而来的,是他身体和血液中的大量营养也被流失,这让他经常感到饥饿和寒冷。
但就这样的日子里,史铁生还是用每周四个上午的时间,大量写作,写出了著名的《病隙随笔》。
就像他在《病隙随笔》中写的那样,在双腿瘫痪只能坐轮椅时,怀念能跑能跳的日子;在长了褥疮的时候,怀念以前坐在轮椅上没有长褥疮的日子;在必须要透析的时候,怀念曾经长了褥疮,坐在轮椅上的日子……
史铁生用自己真实的生活,告诉人们人生没有所谓的幸与不幸,有的只是比较罢了。
人活着,最重要的,是平凡的生活中,坦然接受那些该有的,而不是抱怨和怀念那些没有的。
除了用这样的态度生活,史铁生还用自己的生活态度,为自己赢得了很多的朋友。
王安忆、莫言、余华,苏童,每个人都能说出几件和史铁生有关的趣事。
05
著名作家王安忆曾经回忆,自己曾去过史铁生家中看过史铁生,那时候的史铁生,尿毒症非常严重,已经被多次透析折磨得不成样子。但就是这样,王安忆全程都没有听到史铁生一句关于生活痛苦的抱怨,他不仅和王安忆大谈吃饺子等生活趣事,他甚至还会在朋友来家之后谈得最开心时,坐在轮椅上撸起袖子就给大家炒菜,他还会一面炒,一面陪大家聊天。
虽然生活不便,但史铁生却依然活得很有尊严,既自尊又自强。
史铁生的好友朱伟至今记得,每次行动不便的史铁生要从自己的工作台或床上换到轮椅上时,他都是靠自己来,从来不要别人帮忙。
对待朋友,史铁生又从来都很够意思。
有这样的一件事。1996年,史铁生和一帮朋友在瑞典,那段时间,吃腻了西餐的史铁生,突然得到了当地一位华人朋友送的一碗红烧肉。
但就是这样美味诱人的一碗红烧肉,史铁生硬是一块都没有先品尝,而是等到所有朋友回来,才一起吃。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最能说明史铁生的人品。
1995年,《大家》杂地社举办了一个“大家红河文学奖”,这个奖两年一届,每年只奖一人,奖金却高达10万元。
当年,《大家》的主编李巍希望在杂志上刊登史铁生的《务虚笔记》,并承诺会把奖项和10万元奖金都给他。
然而,史铁生却早答应了《收获》杂志,《务虚笔记》会先在那儿刊登。
最终,史铁生拒绝了《大家》杂志的好意,虽然当时的他,病重且生活又无比窘迫,非常需要这一笔稿费。
要知道的是,为了能够让史铁生同意这个做法,大家的主编李巍甚至还专门打电话给《收获》的主编程永新,说动了他让《务虚笔记》的刊登选择权交由史铁生自己决定,但他们没想到的是,史铁生考虑半天,最终还是拒绝了《大家》杂志的好意。
甚至后来当不甘的李巍又请史铁生的多位好友包括余华一起来劝他时,他还是没有改变自己想法。
最终,史铁生的《务虚笔记》分为上下两部发表在1996年的《收获》一二期,史铁生也如愿没能得到那笔高达10万的奖金。
而那笔可贵又丰厚的奖金,最终被莫言的《丰乳肥臀》获得。
史铁生用行动证明,文由心生,一个作家生活中是什么样的人,不仅会在他的文字和作品中表现出来,更会在他的行动中体现出来。
2010年12月31日那天,一个寒冷的冬夜,轮椅上的史铁生突发脑溢血,眼看生命垂危。
因为早就签下了器官捐献协议,史铁生曾说过,自己身上只要有一样东西能用,能留下就留下。
当时捐献器官的条件非常苛刻,能够移植的器官必须要达到在活体身上取下15分钟并保存良好,才能被移植。而当时的史铁生,因为脑溢血,整个人连呼都非常困难,但为了能解救更多的人,他硬是强撑着一口气,坚持了长达9个小时,等到代表天津十字会接受捐赠器官的医生从130公里外赶来才离开。
离开时的他,整张脸因为呼吸不便的原因,都是通红。
而他离开后,他身上的大脑、脊髓和肝脏却挽救了至少3个人的生命。
史铁生是以自己一人,救了更多人啊。
那一天,离史铁生的60大寿只差5天。
那一天,59岁的史铁生虽然离开了,却有更多人接过他递过来的希望,活下来了。
试问,这样的史铁生,怎不会令人肃然起敬?
一个在死之前还想着别人的人,一个用文字、生命温暖激励他人的人,这样的人不仅值得人们怀念,更值得人们纪念。
有人说,读史铁生,是因为从他的文字里,自己明白了生命和爱。他从史铁生的文字里,明白了文学不死,一抹阳光,一阵微风,甚至是一颗古树都是活着的力量,活着就是最有意义的存在。
还有学子说高三时读《我与地坛》,让自己缓解了很多高考的压力。
更有年轻人读了史铁生深受生活磨难却不失平静乐观的态度,学会了对命运接受和思考人生的意义,还有更多处在低谷期的人们说轮椅上的史铁生用他的文字,说出了他们的心声的同时,也让他们振作起来,愿意重新去找方向。
活着的时候,以一己残破之身笑着诠释“只要活着就是幸福,就是伟 大”,死后,用自己的器官甚至是用文字去触动更多的人学会和生活与苦难消解,共存共处,甚至重新找到生活的意义,这才是史铁生和他的作品的最大魅力。
就像他曾写过的文字,“设若枝桠折断,春天惟努力生长。设若花朵凋残,春天惟含苞再放”。
如果你觉得命运不公,读读史铁生吧,如果你觉得生活不够快乐,读读史铁生吧。
相信我,你会发现,只要足够坚韧,没有什么挫折,伤痛扛不过去。因为再也没有比一个坚强的灵魂,更能抵御痛苦的袭击。
就像史铁生一直坚持的,把疾病交给医生,把命运交给上帝,独把快乐和勇气留给自己。
对于史铁后的人生,你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我是燕子,如果觉得我的文字不错,欢迎评论,点赞甚至是转发,谢谢啦。
作者简介:燕子,原报刊杂志写手,曾在《中国青年》《读者校园》等发表文字百万以上,中小学作文培训老师,擅长中小学作文指导,现为自由写作者,2个小男孩的妈妈.....
更多往期好文可见:
我,潮汕姑娘,16岁月入2千,20岁赚100万,27岁在深圳开7家餐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