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有的家长这样吐槽:“这个孩子,就是一个牛脾气,谁拿他都没有办法。”也有些家长会这样评价别人家的孩子:“读书好都是天生的。”最早我听到这样的话,第一个反应就是这些家长在推卸责任。然而真正的原因,其实是他们的心态问题。
美国心理学教授德韦克把心态分为固定性心态和成长性心态。固定性心态的人认为:一个人的智力、能力、品性是天生的,是固定不变的。与之相对的成长性心态的人则认为:智力、能力、品性不是天生的,是可以通过学习来改变、提升的。
前面提到的那两类家长,他们都是固定性心态。拥有这种心态的人,大多都不愿努力去改变现状,因为他们认为努力也改变不了什么。而成长性心态的人在遇到挫折、困难时则能勇敢面对,努力突破自己。也就是说成长性心态的人心理韧性更强,不容易被困难击垮。
如何培养孩子的成长性心态?以下几点建议,家长可以试一试。
1.使用“尚未”这个词来表达
“尚未”就是“暂时还没有”的意思,也就是说目前没有,但正在努力中,最后有希望达成。
当孩子成绩不好,考试不理想时,如果听到孩子说“我学习不行”,家长应该及时纠正孩子,对他说,“你只是尚未达到理想的成绩”“你只是尚未掌握一种正确的学习方法”。给孩子建立成长性心态。
2.表扬努力,不表扬聪明
表扬孩子聪明,是一种固定性心态,孩子为了“保持自己聪明”的印象,不敢尝试新的挑战,他们害怕失败,在困难面前容易退缩。而表扬孩子努力,孩子不怕困难,敢于挑战新目标,失败了也能坦然承受,并且能理性地寻找失败的原因。
3.家长自己要养成成长性心态
对自己不会的或不擅长的事情,家长不要直接说“我不会”“我不行”,而要说“我来试试”,万一没做好,也不说泄气的话,而是寻找一些值得肯定的点,或者在这个过程中的一些其他收获。通过这样的言传身教,也会影响孩子的心态。
4.关注过程,淡化结果
如果孩子考砸了,我们要提醒孩子关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没有足够努力?我们的学习方法是不是正确?而不是只盯着这个分数失望、生气。
如果我们一个菜做得不好吃,我们不要说“我不是做饭的料”“下次我再也不做了”,而应该说“虽然今天这个菜没做好,但我学到了如何添加这个调料。”
总结失败的原因、看到事情积极的一面,教会孩子面对失败。
5.不要当孩子的面责怪基因或先天不足
有些家长总喜欢当着孩子的面说:“你呀,你就像你爸爸,好吃懒做,遗传的。”“你天生体质差,总是感冒。”把这种固定性心态传输给孩子,让孩子觉得自己无可救药,不能改变了。
6.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
看见半杯水,不说“只剩半杯水了”,而是说“还剩半杯水”。看起来只差了一个字,却代表了两种心境:前者悲观,后者乐观。逆境中,教会孩子看到积极的一面,给孩子的内心注入希望,孩子才会有奋斗的勇气和动力。
7.刻意训练孩子的非认知技能
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只有15%归结于他的专业知识,还有85%归于他的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
认知只占成功的一部分,其他诸如乐观、自信、毅力、应对失败的技能、接纳建设性意见的能力等社交和心理技能,也是非常关键的,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
8.了解大脑的可塑性
告诉孩子,大脑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具有可塑性。而且我们学的新东西越多,大脑会变得越“聪明”。
我们不学东西时,大脑的神经元是分开的。当我们学习一件新东西时,神经元就开始连接起来。起初,是一根细细的线把两根神经元连起来。当我们学得越来越透彻,技能掌握得越来越娴熟时,那根细细的线就变得越来越粗。神经元越粗,大脑就越“聪明”。
当孩子不想学新东西,或觉得自己做不到时,家长就可以用“神经元”的故事提醒孩子,不要放弃让自己变聪明的机会。
生活处处皆学问。希望我们都做生活的有心人,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来培养孩子的成长性心态,让孩子成为一个积极向上、内心强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