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临安初语
这世间,还是每天都上演着无数悲欢离合。
你孤独吗?
望尽长夜,有没有人,做你的守夜人,在阑珊处掌起一盏灯火,默默候你归来?
若有,请感恩那个替我们负重前行的人,别觉得一切都理所应当,也别,身在福中不知福了。
我想分享三个孩子的故事,是从我的老师,小陈老师那儿听来的,关于留守儿童的,他参与三下乡时的亲身见闻。
讲的过程中,小陈老师一度哽咽。这个不比我们大多少的年轻教师,在三尺讲台上,几次伸手擦去眼眶的泪花。
“听故事的人,不许掉眼泪。”
Ⅰ
小陈老师说,他们当年暑期时随学校的社团下乡到湖北的某个山区的某所小学里,在那里,他所在的团队对当地的留守儿童的生活现状进行了调研,由此,他真正接触了留守儿童的生活,下乡半月,每天写稿到深夜,常常是队员们都睡熟了,他还在一边抹眼泪一边写稿。
“不是煽情,你去看过你就知道了。”
小陈老师告诉我们——
有个孩子,跟奶奶、妈妈一起生活,爸爸在外地工地上打工,妈妈精神还有点问题。
家里很穷。不仅仅只是我们脑海里能想到的家徒四壁,是真的穷。穷到什么程度呢? 他的妈妈,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胸襟处破破烂烂,没穿bra,因为没有。
当时一同下乡的一位女队员当即找出自己备用的bra,还有一些衣物,送给了这位母亲。
贫困,让生活失去了体面。
还有一个孩子,父亲在工地打工时不幸遭逢意外,走了,随后妈妈借口离家出走,不知所踪,剩下她跟奶奶一起生活。
有一次她忽然流鼻血,用尽了各种土方法都止不住。年迈的奶奶艰难地把她送去看医生,医生确诊后说,这是败血症。
从那一天开始,这个孩子就活在随时都可能失去生命的恐惧里,她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难过的时候,她就在门槛边、土墙上、废弃的草稿纸里,用稚嫩的笔体写下四个大字:笑看人生。
确诊的时候,她还没有发育,还没来月经。无法想象当有一天,生理期来临时,她要怎么办。
还只是个孩子啊,却沧桑成大人的模样逼着自己笑看人生。
贫穷与疾病,让生活失去希望。
当时小陈老师他们去的那所学校,由于物资困乏,仅有的一批红领巾,还只是作为奖品,只奖给学习成绩好的孩子。
其中有个孩子,学习成绩特别不好,下乡队员跟他谈话时,他悄悄告诉队员,他的愿望是拥有一条属于自己的红领巾。
小陈老师说,当时在场的下乡队员们都沉默了,很多人没忍住,背过身偷偷揩拭眼泪。因为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我们或许真的无法想象,一条再寻常不过的红领巾,在这里,却成了许多孩子的愿望。
后来小陈老师他们团队中的一个队员网购了一大箱红领巾邮寄过来,分发给每个孩子。
……
你能想象出,那些可爱的孩子领到红领巾时的笑靥如花吗?
想到这,就心酸。
Ⅱ
对于很多人来说,家徒四壁或许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或是出现在新闻里的一个瞬间的画面。
没尝过贫穷的滋味,就永远也不会懂那些为贫穷流的眼泪,有多苦涩。
虽然,生活的疾苦分了那么多种,每个人都活很不容易。如果你觉得容易,那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而已。
可有的人,比大多数人过得还要不容易。
还要不容易。
如果我们不去关注,或许永远都不知道这世间,还有这样一些人,把孩子留在家里,自己在城市的夹缝中求生存,不敢生病也不敢回家,努力地挣着微薄的薪酬,艰难地讨生活。
想孩子,孩子也想他们,想到心口都疼了,还是给不了陪伴。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那么幸运地可以不知人间疾苦。
有时候命运出了一道选择题,却吝啬地没有多余的答案供人挑选。
我想起了我的一个同学。
她曾经是我的同桌,在念完初二即将升初三那年,突然辍学了。同桌一年,我对她唯一的了解就是家境不太好,她自己的学习也不是很好,并且因为是女孩,家里人觉得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没用,还不如早点工作分担家庭负担。
她本人也曾对我表达过这种迷茫,她说,不知道读书有什么用,成绩又不好,家里又困难。
可我分明看到她眼角有泪,心里悲苦。
然后就有了后来的事,初三的时候,传来她已嫁人生子的消息,她的丈夫,是跟她在同一间工厂打工认识的。
对于别人的选择别人的人生,其实任何人都没有资格置喙什么,但我觉得可惜,可惜她没能继续读书,在同龄人选择继续念书考高中考大学的时候,她就过早地走进了家庭,相夫教子。前段时间她加了我微信,得知我还在念书,她不无羡慕地说了句大学生啊真好。
你看,她还是憧憬的,也许她当年未必真的觉得读书无用,只是因为家贫,不得不自我麻木。
是坚强,也是无奈。是妥协,也是心酸。
Ⅲ
不管你信不信,这世间就是有那么一些人,活着已经很难,没有余力再去追梦。
有些人的一生,见不到诗与远方。
别问为什么。
有些人生的应用题,已经不能简单地作个回答。
也许有一天,我们也要去讨生活,先谋生再追梦,不变的定律。别到那时,才读懂光阴的分量。
世间如有无奈,也请勇敢前行。愿你,灯火阑珊有人等,朝花夕拾有人陪。
还愿,世间每一颗纯洁的灵魂,都有星星守护。
都要好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