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职业似乎不太关注这种关系,体制内的单位真是一副老牛拖破车的模样,令人头疼。单位里有很多尸位素餐的人,自己本职工作做不好,干脆破罐子破摔,厚着脸皮等着被撵去干后勤,关键是还很年轻。加之,有些离职转去别的单位的同事对原单位很难说一声好,实在太官僚,各种手续繁杂,各种推诿,更别提补发的奖金,只要人一走,这些统统跟你没关系,即使那确实是你辛苦工作应得的。一个上下不齐心的单位,很难实现同舟共济的理想。
今天的晨读分享《联盟》,讲诉在终身雇佣已经结束的互联网时代,如何把公司与雇员的关系从商业交易转化成互惠合作的关系。联盟,是借助人与人之间的合作联系来实现高效产出的框架,如何去搭建框架,建立联盟呢?
一:建立同盟。对于非终生制职业来说,建立同盟首先解决信任问题,目标都是发展,鼓励公司与职工相互投资。员工为了公司利益竭尽全力,公司提供确保员工自我发展的条件,在公司取得的好成绩将是下一个公司的敲门砖。
二:重视人脉情报。
信息时代,谁能有效收集整理利用更多的信息,就能做出更有力的决策判断。而人脉,有效地解决了信息收集的问题。公司除了收集内部资源,更应该借助外围力量,而这一力量来自于员工人脉。公司可鼓励员工发展积极有趣的人脉,把人脉开发作为考核的指标之一(这个,个人觉得在国内很多企业不太可行)。可报销有效人脉费用等。
三:经营同事网络。尤其是离职人员的人脉资源,国内很少有企业关注这块吧。很多公司都是“人走茶凉”的情况。即使有一些前同事的联系,公司也并未利用起来。而离职人员通常对产品结构,行业信息掌握得都比较全面,在推荐用户和市场营销方面也熟练,如何吸引人才“二进宫”,这是企业公司应深挖的领域。
企业与员工之间建立起这种相互投资合作的关系,肯定比单纯商业交换稳定,这种联盟才能对合作双方都产生最大效能。
最后:超出我经验范围的东西,全靠想象外推,然而我并未逃出仅有旧经验的牢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