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将近半百,自己当老师也是第25个年头,很少静下心来回忆自己的老师们,记得学校平台刚兴起时,我也是比较积极的写手之一,曾经在某个教师节期间在同事的空间看到过一篇写自己老师的文章,风趣幽默,各具特色的老师们都给自己或多或少的印象,也曾经有一股冲动,想自己写一篇类似的文章,梳理一下自己的求学求师经历,但后来不知为何而搁置,就作罢。这次,因为打卡领头人小尘老师的9月命题文章就是有关老师的,临近月底,赶紧抓紧时间完成任务。就像当初做学生一样,我决定做的事情都会全力以赴,有的事情自己掂量不能完成,也就不会接受挑战,天性使然。
今日难得独处书房,静心回忆我的老师们,从小学开始十几年的求学经历中,可能所遇到的老师上百个,但真正印象深刻的却不算多。
首先说说我的启蒙老师一年级的程长荣老师吧。我们70后农村没有幼儿园,接受老师的启蒙教育从一年级开始的。程老师是一个高高大大的中年妇女,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她粗大的脖子,长大后我才知道那是因为她患有大脖子病——甲状腺肿瘤。我虚岁七岁时,父亲领我去小学一年级报名,怕因为太小(那是的农村孩子大多8岁以上才上学,有的甚至10岁启蒙)而被拒收,所以提前教我说自己8岁了,会数100个数。进了老师办公室,真的有老师问我,几岁了?我答曰:“8岁。”因为听到我父亲说话的声音,坐在问话老师隔壁位置的程老师转过头来,笑嘻嘻地说,你哪有8岁?明明7岁好不好?你出生时我还去看过你呢?说的我不知如何是好。程老师是奶奶家隔壁邻居,我当年就是在奶奶家出生的,所以她当然对我的岁数一清二楚。后来父亲赶紧给我打圆场,说我太想念书了,所以要上学,说我会数一百个数,当众让我数一百个数。我立刻从一开始数,一口气数完了一百个。因为那个年代真有孩子七八岁都不会数一百个数的,所以对报名的老师而言,我好像还是属于早慧型的孩子,也就接收了我,帮我报了,发了新课本给我。
因为这是我第一次真正面对老师,所以几十年过去了,至今还记忆犹新。后来程老师教我语文,至于数学老师是谁,却不记得了。程老师很喜欢我,因为我是班上最小的一个学生,而且很乖,总是在每天放学回家,先端出两个小板凳,老老实实地做完作业再玩。友邻右舍都会表扬我爱学习,自然会传到老师的耳里。只可惜程老师只教了我一年,二年级后就换成了隔壁村另一个中年女教师李老师了。虽然后来每次去奶奶家,偶尔会见到程老师,打个招呼,并没有真正特意去探访过她。只是在读大学时候,有一年放假回家,听闻程老师因为在医院做甲状腺肿瘤切除手续失败,死在手术台上了。为此,我伤心了好一阵子,也为自己没有去特意看望程老师而感到遗憾。
第二个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接任程老师的李老师,说起印象深刻,并不是因为她的课上的如何的好,而是因为记忆中她曾经有一段时间没有来上课,而是她的大儿子来代课,听说是结扎去了,要休息一段时间。其实那时的乡村小学老师的水平大多不高,有的仅仅小学毕业的就来教一二年级,有的初中毕业的就教小学高年级。直到我读到四年级,数学老师袁老师听说才是真正幼师毕业的科班老师。但无论谁教,每年留级的孩子都很多,像我这种小学一直升级的学生似乎也不多,其实好像那时的成绩也不算很好,期中期末考试能及格就能升级,但也有一些经常留级的,一年级读三五年的孩子都有,所以我小学毕业时的同学有的比我大七八岁,但如今他们早已当上了爷爷奶奶了。
小学中对我影响最大的老师是我五年级的华老师,说起华老师,关于他的故事有很多。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一个传奇式的人物,原因有很多,他是村里老地主家里的养子,会吹拉弹唱,曾经当过老师,也做过生意,生了四个儿子三个女儿,家住在村委会边上,有一座带着大院子高围墙的六间屋子的大宅子。因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他邀请我的父亲和他一起去内蒙古做生意,最后生意失败,他欠我父亲八十元钱。
不知道华老师用了什么方法,在1985年暑假,他竟然在他自己家里捣鼓起来一个私塾学校,而且招收五年级毕业班学生,那时的小学只有五年级,那时的义务教育还没有开始。经过他的上门宣传,他竟然能够在附近的几个小学网罗了三十几个孩子到他家来上学,其中就包括我和我大舅舅家的表哥,只是第二个学期人少了很多,只有十五个孩子继续学习。一个学期四十元钱学费,相比较正规学校一个学期五块钱的学费,这算是比较高的收费。华老师欠我父亲的八十块钱正好顶了我两个学期的学费。在那个万元户奇缺的年代,华老师的敢做敢为在附近乡村中口碑还是不错的,虽然他做生意屡屡失败,养过蝎子和蛇,走南闯北,但是并不影响他招收学生。他从新华书店买来教材总复习教材,语文数学都是他一个人教。因为他自己当年学的是俄语,而当时初中学校学的是英语。他动员在家复习备高考的大儿子偶尔给我们上一节英语课。我们在小学毕业前已经学完了初中第一册的英语。这也是为什么我后来到初中后觉得英语特别简单、年段英语竞赛获得第一的重要原因。
那个时代的父辈似乎从来没想过我们在华老师那里读书能不能升学,也没有想过他办私塾合不合法,合不合规。好像一起都是很随意。因为我读书的时代,父亲只会问我念不念书?要到哪里去念书?他只负责学费,能不能念好书,那是我自己的事情。好像那时候的孩子都是这样过来的。虽然我只在华老师家里读了一年,但是那一年留下的记忆好像远在村小的前四年总和。在华老师家的院子里、地下室,以及村外的小树林,还有乐安河边的草地上,都曾留下过我们这些孩子快乐的童年足迹。华老师只教我们语文数学,其余的时间让我们自由的玩耍,偶尔也会给我们来一段二胡独奏。华老师的毛笔字写得非常好,邻里乡亲乔迁或嫁娶都会请他帮忙写对联。我们偶尔会观摩他写毛笔字,但是他并没有强行要求我们学毛笔字。
因为不是义务教育,小学生有留级,小学生初中必须参加考试,按成绩入中学。1986年我们十五个孩子参加小升初考试,最后只有包括我在内的7个孩子考上了初中。公立的村小升学率可能也差不多。但是村小也有的家长有关系的都把孩子转到城里去读书,其中有一个与我同学四年的男同学也转走了,后来考上大学,现在成都工作。
华老师现在已经八十多岁了,每年回老家的时候,偶尔还是会看到他,身体硬朗,儿女们生活都还不错。而我上村小的小学同学很多已不记得了,但在华老师家最后一个学期共同学习的十五个人,我还是记忆深刻的,其中一位女同学后来成了华老师的大儿媳妇,还有一位在我们读初二时就意外去世了,还有与我一起读过好几年书的我的大表哥七年前已因病逝世了,其他人有的至今还会偶尔联系。
听说华老师当年是在文革时期被打倒了,文革结束后,他多方奔走,最后给他平反了,安排他重新回到学校工作,那个时期有教师子女顶替政策,他没教两年就让他多年复读想考大学却始终考不上的大儿子顶替他,自己拿着退休工作干其他事情。而他教我们的时候正是等待平反的时期。
多年之后,每每想起华老师,我都会佩服华老师凭一己之力却能够把学办起来,佩服他吹拉弹唱如痴如醉,佩服他的毛笔书法遒劲有力,正是一个有才之士。尽管他的学只办了一年,从他家走出来的同学各奔东西,只有我后来成了老师。若说从华老师那里学到了一点什么,我觉得我只学习了他的坚持不懈,遇到困难不退缩的精神,但不及他的万分之一。
小学老师中还有数学老师袁老师、方老师等等,只是具体的相处细节真的无法寻觅了。我能想起来的也许就是对我有过影响的,只是或多或少吧。多年过去,他们有的已经是古稀之年,希望他们能够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