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和小王一起吃饭,他给我讲了这样一件事。
有天下班正好没事,可以去和心爱的女友约会,早早给她发了信息,定好饭店,期待一次美妙的约会。小王回家,开始洗澡换衣,精心打扮了一番,正要出门开车去接女友楚楚,这时接到一个电话。
电话是之前的一位老领导打来的,说是现在疫情基本过去了,好久没在一起聚聚了,今晚一起吃个饭。小王稍一犹豫,然后答应了老领导的邀请。
挂了电话,小王立马给女友打电话,告诉女友楚楚今晚要陪老领导的事情。楚楚非常不开心,一直埋怨小王。小王也很无奈,一个劲的给楚楚道歉,并保证今晚活动尽早结束,争取再来陪女友去吃宵夜。
当天晚上的场合,小王和老领导一干人等多日未见,相谈甚欢,一直把酒言欢到凌晨。第二天小王打电话,楚楚一直都不肯接。就为这件事情,楚楚生了好几天气。小王说,这事情也不能怪他自己,确实是因为和领导已经快一年没见面了,多说几句也在情理之中。
小王说的这件事情,有一个心理学概念,叫作基本归因错误。所谓基本归因错误就是人们在对某些行为或后果的原因时,有高估倾向性因素(谴责或赞誉他人)、低估情景性因素(谴责或赞誉环境)的双重倾向。
通俗的说,我们往往把问题归结为两种原因:一种趋势是品质因素,一种趋势是环境因素。别人犯了错误,我们特别容易从品质问题的角度来分析,而自己犯了错误,我们往往会从环境因素来分析。就像小王这次爽约楚楚,他给自己的理由是,和老领导多日未见,把责任推脱他人身上,并不是自己的原因造成的,也就是外界环境的影响。
再比如,我们上班迟到了,我们经常会把原因归结为,路上遇上堵车、送孩子上学等等,这些都是外部环境因素。但是,如我们遇到其他同事迟到了,我们经常会想,他这人总是迟到早退,他不守时、没素质。这种想法就是归结到品质因素。
正是这种基本归因错误,我们把别人的问题归因为品质,把自己归因为环境。与朋友约会,我们爽约,原因是家里有急事,工作有急事,临时有情况等等,朋友爽约,原因则是他不够重视我,他是个经常爽约的人,他不喜欢我,他的品质有问题。
基本归因错误是人类的天性,它通过增强我们的信心和声誉来帮助我们生存。然而,在现代社会,这种认知偏见对我们和他人的伤害远大于它对我们的帮助。这种情况造成的结果就是我们经常会对别人的行为产生愤怒。它可能会使我们失去冷静,因为愤怒的反应而陷入更多的麻烦。
然而,我们想要克服这种倾向,最为重要的是就是保持同理心,每当别人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想的是,我们自己出现同样的问题的时候会如何解释,让自己站在他们的立场上,这样,我们的心态才会平和、坦然,生活才会有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