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智障儿童由于身体、生理机能及智能上的缺陷和家庭教养方式等原因大多数智障儿童刚入学时规则意识较差,给教育教学带来困难。本文对刚入学的智障儿童通过进行课堂规则评价表进行调查研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了智障儿童的课堂规则意识,为高效课堂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智障儿童;课堂规则;高效课堂;养成教育
新生基本情况:今年新生共有12人,男生7人,女生5人。每名学生情况不一,各有各的特点。两名星儿,两名多动症,一名弱视、智障双重障碍,一名侏儒智障儿童,三名精神残疾儿童(其中两名患有癫痫),两名从普校转来的智障儿童,还有一名轻度智障儿童。通过新生基本情况调查表、跟家长多次沟通等方法尽快了解各位孩子的家庭状况、致病原因、康复经历……经过一周和孩子们相处,发现大部分孩子的规则意识差,安坐能力差上课时乱说话,回答问题不知道举手,上课下课不知道跟老师打招呼,下课后不知道排队有序出教室,放学后不知道收拾书包、放凳子,有的还随便下位拿别人的东西。大多数学生课堂规则很差,这种情况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我们意识到新生入学课堂规则意识培养对今后的教育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里的三位教师达成共识开学以来着手从课堂规则的八个方面进行开展工作,经过近一年的师生努力及家长的积极配合,已初见成效现将采取的方法与措施介绍如下:
一、作为教师从内心悦纳这些孩子,让孩子尽快跟老师建立依恋关系。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这些低龄智障孩子来到学校成为我们的学生,不管他们身上有多少不足和缺点,我们要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不嫌弃、不放弃。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从心里接受他们智力低下,从感情上不歧视、不鄙视、不厌恶,想方设计让孩子喜欢上自己、喜欢上学,从心理上跟老师建立依恋关系。为此我们学校每年都举行“假如我是孩子的家长,我该怎么办?”大讨论活动,活动中老师转换角色,把自己当成这些孩子的父母,把这些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从心底接受他们,脚踏实地了解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走近他们,让他们愿意向你倾诉,愿意和你亲近,从而找出每个孩子需要帮助的行为问题。小营是班里的特殊孩子,家庭状况是班里最糟糕的一个,家中只有他和爸爸两人靠低保相依为命,妈妈在他两岁多的时候不辞而别,爸爸也轻度智障,记忆力、理解力均不太好,老师交代的事情往往需要老师重复好多遍才能明白,根据这一状况,学校决定尽快为之解决困难,让他第二天在校住宿。作为班主任就要特别关注孩子的情绪问题,孩子离开家离开父母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无依无靠内心无安全感,放学后我就让孩子留在教室多陪陪孩子多跟孩子聊天,让孩子跟我一起打扫卫生,手把手教他擦黑板、扫地、倒垃圾……在家里拿来好吃的给他吃,在宿舍跟宿舍老师特别交代好对之特别关照,让宿舍的大哥哥照顾他,从此渐渐地让他内心有了依靠和依托,跟老师逐渐建立起依恋关系,经过我们的悉心照顾小营很快就适应了学校生活。学校的老师像妈妈一样对待他们,他们内心是能感觉到的,刚来时小营穿的衣服很大不合体,我在家拿来儿子以前穿的衣服给小营换上,衣服大小正合适,孩子穿着合体的衣服像变了个人儿。记得教师节那天我在黑板上写上教师节三个大字,又写上老师好、老师节日快乐、9月10日。给新来的学生讲今天是教师节,教师节就是教师的节日,教师就是老师,看一看咱屋里有哪几位老师?有李老师,于老师,石老师,赵老师。你们应该在这一天对老师说:"老师好,老师节日快乐!"接着于老师领着学生读,老师好,老师节日快乐!又让学生一个一个的读。小营和小伟能自己看着读,小彤、小冉、小志、小轩、小虎能在老师的领读下跟读,小贤和小茹能张嘴读,但声音发不清晰,小悦却始终没有任何反应(听障+智障)。令人想不到的是,小营在纸条上写了一些字,拿起来一看上面写着:谢谢老师,我爱你,老师节日快乐!细看上面的字有好多错字,可是他的话语表达着对老师的喜爱与感激,令我们在场的老师感到吃惊和欣喜,多好的孩子啊,他来到这里才四天,却表达着自己的欣喜之情与感恩之心。老师为之动容,老师对之特别的关怀已收到了效果,这让我们又增加了对他关爱的信心,加油孩子,在特校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中你会越来越棒的!慢慢地班里的孩子他们很快就喜欢上了他们的老师和学校,对他们来说学校就是他们的乐园。
二、做一名智慧型老师,让规则意识自然而然的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一)儿歌、口号融入课堂。
面对各种行为问题的学生,不仅要有一颗爱心还要做一名智慧型的老师。班里的学生刚来到一个新的大家庭,他们我行我素无组织无纪律,不听指令,对之大喊大叫是不起任何效果的。怎样才能让这些孩子听指令呢?针对智障儿童认知能力低、记忆容量小、遗忘速度快、语言发展慢等特点我们把指令编成师生对接口号,如培养学生的安坐能力就编了简洁的师生对接口号。
师:“3、2、1。”
生:“做整齐。”(快速安静下来坐好两胳膊重叠放在桌子上并对接口令)
师:“2、3、4。”
生:“把嘴闭。”
低年级学生自控能力差,他们往往只能正确的安坐几分钟就又歪着、斜着或者把脚放在凳子上坐着……我们就把正确的坐姿编成朗朗上口的三字儿歌:腿并拢,脚放平,小小手,放放好,小眼睛,看老师。如果哪位学生坐姿不正确我们就会领着学生说儿歌,孩子通过儿歌提示就会调整自己的坐姿。
(二)以活动为载体。
智障孩子由于先天性缺陷,他们的理解力,动手能力都较弱。像放凳子这一项技能如果简单的要求学生把凳子放到桌洞里孩子觉得素然无趣,我们就举行了“看看谁的力气大”的班级活动。老师先做示范,讲要领,然后让能力强的先做,能力强的放好了,就会得到大力士的荣誉称号并在名字后面得到一个大拇指的奖励。通过练习,班里的孩子都尽心尽力完成任务,有的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就使出自己的洪荒之力——双腿跪在地上放凳子。经过半年的训练现在班里的学生只有低视力小冉一人不会放凳子了。
(三)巧用伴随学习法
所谓伴随学习,就是一种融入在动态的生活环境中的学习,这是所有年幼儿童学习的一种主要方式。在智障儿童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课堂行为要求融入到动态的课堂生活中,伴随其学习过程而逐步向他们提出行为要求。比如,课堂上要学生既不随意讲话,又能积极参与教学,教师可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和生活经验出发,提出一些话题,引导他们积极发言,教师应一边示范,一边对他们进行评说,如“回答问题先举手”这一课堂常规,刚开始学生在下面乱说造成谁也听不清谁说的,这时老师就可以进行回答问题先举手的规则要求,谁把手举好老师就叫谁回答,久而久之就养成了回答问题先举手的好习惯。在这样春风化雨自然的教学活动过程中让他们慢慢地体会和领悟课堂上应有的正确行为。
(四)恰当运用绘本故事,促进课堂规则的养成。
绘本是一种专门为儿童设计,依靠图画和少量文字来传递信息、讲述故事的图书,比较适合识字困难、以直观形象思维,口语表达较弱的智障儿童。如绘本《大卫上学去》,几乎整个故事都是老师说的,“大卫不可以……”固定句式,但每个场景都是学生课堂场景的再现。如上课时大卫下位;回答问题不举手;上学迟到;上课时吃口香糖;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上课时去厕所;在教室里大喊大叫;领饭时不排队;推同学;在楼梯内奔跑……这个故事中把班里孩子所有的不良行为集中在了主人公大卫身上。可以根据学生发生情况时多次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故事评判同学的是与非。别说,根据故事,学生能一针见血的把班里每个孩子的不良行为给找出来。通过绘本故事的多次讲解和观看,每个学生的是非观念在内心生根发芽,久而久之就真正明白了什么是不该做的从而自主规范了自己的不良行为。
(五)坚持正面教育,多表扬多鼓励做到及时奖励。
心理学上指出:一个人的情绪高涨愉悦,就会使得大脑皮层建立起一个兴奋灶,从而在最佳的状态下进行学习,且效果是最高的。而对于一个智障孩子来说,正面教育要明显优于反面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应多鼓励,孩子会因自己受到鼓励而感到高兴,会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课堂规则。对于智障儿童及时的鼓励、表扬和奖励常常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例如,上课时老师领读字词时,有的学生大声跟读,有的学生则走神缄口不读。读完一遍,老师就及时做出评价,这次谁谁谁读的真好奖励苹果一个(在大声读的学生姓名后面画一个苹果)。接着老师再领读词语,第二次读的时候走神的学生会聚精会神的大声跟读词语。这时老师会给大声读的孩子每人一个奖励。对于智障儿童平时上课无论是学习还是其他方面,只要老师合理的运用表扬、鼓励和奖励孩子们会信心大增,都会积极的去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六)家校联手,统一要求,让规则意识及时泛化,使课堂规则的养成事半功倍。
家长的鼎力相助为学生课堂规则的养成教育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班里的孩子因为种种原因陪读的学生占多数,所以我们充分利用学生家长这一有利的教育资源,让家长参与教育学生并把规则及时进行泛化。把第一年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重要性跟家长讲清说明,把课堂规则评价表发给学生家长让家长做到心中有数。如问好这一课堂规则,刚开始孩子没有跟老师问好的习惯,我们老师见到学生时就主动微笑着跟学生打招呼问好,如,XX你好!时间长了,学生家长也有了让孩子跟老师打招呼的意识,并主动辅助孩子给老师问好,现在班里的每个孩子都能够主动自己跟老师问好了。老师经常召开家长会跟家长面对面沟通交流,课堂规则的养成完全可以在家中进行泛化,如吃饭时要坐好,吃饭时帮家长摆碗筷,拿凳子,吃完饭收拾碗筷,擦桌子放凳子等。
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指出:“良好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应负重要的责任。”这就要求家长配合老师统一标准、统一要求,让孩子无空隙可钻。
三、课堂规则的养成教育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循序渐进原则
课堂规则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在长期的课堂教学中慢慢形成的,它贯穿于学生的每节课中。我们应善于抓住每节课的各个方面,只要我们坚持要求,日积月累学生的大脑神经活动才能“定型”。这时学生上起课来会感到轻松、自然、舒服、愉快,主动地按要求去做,慢慢地形成习惯。例如跟老师问好这一课堂规则,就需要经历有家长辅助孩子被动的问好——撤销辅助孩子主动问好——孩子自动问好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所需时间也因人而异,有的需要一个月、有的需要三个月、有的则需要更长的时间。在每种规则的养成过程中我们要给予孩子赞赏的语言和目光,孩子有了点滴进步就要及时的给予鼓励或奖励,并及时提出更高一点的要求。我们老师和家长要齐心协力多使用激励的语言鼓励孩子,让他们有信心的去做每一件事。
(二)直观性原则
一切学习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智障儿童也不例外。特别是孩子身边的人,如家中的父母,身边的老师 大人的举止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孩子,所以作为孩子的模仿对象,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例如,小虎有段时间情绪失控推翻课桌,大发脾气。经了解得知孩子爸爸的脾气不好,生气时有摔东西的现象,看来大人的行为被孩子效仿了。我们没有过多的责备孩子,只是让孩子知道心情不好时推桌子是不对的,桌子也是有生命的它也会疼的,让孩子心中充满爱。如果真的不开心可以跟老师说说,老师是会帮助你消气的。通过跟小虎妈妈的沟通老师建议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孩子爸爸这种不良情绪行为要改掉不能给孩子造成负面影响。从那以后小虎没有再推桌子,当遇到不开心的事时他会主动找老师聊天,老师会不厌其烦的开导他,现在小虎的情绪问题已解决。
(三)反复性原则
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的,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因此,需要老师、家长、孩子共同坚持,在养成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在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由于智障孩子没有自觉意识并且孩子的自制力较差,孩子会出现反复现象。这就需要老师及家长的帮助和提醒。例如下午放学后要放凳子,有时有的老师讲课讲到打下课铃,学生忙着收拾书包就忘了放凳子。这时我会提醒已走到教室门口的学生放凳子,学生则会回到座位上把凳子放好再走。长此以往有时有的学生已经走出教室了想起来还没放凳子也会跑回来放好凳子再走,看来孩子的责任意识已在心中生根发芽。
四、总结。
通过近一年课堂规则的养成教育,班里的孩子们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为高效课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课堂规则的养成教育还让孩子培养了各方面的能力,如问好提高了孩子的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安坐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孩子的自控力;收拾书包提高了孩子的动手能力;收放凳子培养了孩子热爱劳动的意识……只要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养成教育常抓不懈,一定会为孩子将来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1、《智力障碍儿童教学法》 邢同渊主编 2007年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
2、《孩子,别慌》孙云晓著.——北京: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2.7